近日,2016年重庆市巫山脆李电商销售开秤仪式在曲尺乡脆李基地举行,标志着巫山脆李网络销售正式开启,也意味着巫山脆李真正开始走向。脆李产业已成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曲尺乡柑园村一组村民陈文东是当地脆李种植户之一,他种植脆李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走进该户进行了采访。
陈文东,60岁,两个儿子成家后都在外地发展,记者见到他时,他和他老婆正在脆李地里摘李子,虽然已是正午时分,但他们没顾得上休息,因为他的很多李子已经成熟正待采摘后销售。
“我从没想过这小小的水果能赚大钱,今年光种植脆李收入七八万是没有问题的。这些年,我们这的脆李发展很快,我就是通过种植脆李脱贫致富的。”陈文东边摘脆李边欣喜地向记者介绍着他发展脆李的经历。
“我种脆李10多年了,这些年来,脆李价格从低到高,从初的每斤两到三毛钱一斤到现如今,脆李品相好的,一担李子就可以卖1000多元;我种植的面积也越来越宽,以前零星栽种一两亩,现如今,一家种了七八亩;种植技术也越来越熟了,通过近几年农技人员的培训和自己的自学,我掌握了脆李常见病的防治方法,有时邻居家的脆李树有什么病虫害都会把我这个‘土专家’请去,为他们的脆李树‘把脉开药’。”陈文东说。
“你别看现在我们销售脆李很方便,以前可不是这样!这些都得益于政府对脆李产业发展的支持和脆李品越来越响。”陈文东说,他们刚开始种植脆李的时候,种得不多产量也少,但销售起来却比现在难多了,那时侯,一担李子要挑到河边,找个小船运到县城码头再挑到城里四处叫卖,常常早出晚归,销售一担李子就要一天,现在,李子销售已不再难,特别是三年前政府硬化到了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公路,入户公路也修到了大部分村民的院子里。交通方便了,脆李卖难得到了初步解决,巫山脆李被评为了中华名果,我县被授予“脆李之乡”的称号。这些荣誉来自上级政府和果农们的共同努力,脆李正成为村民们的金果果,脆李树正在成为村民的摇钱树。
记者在陈文东的脆李园里呆了短短的几个小时,他的果园里就来了几波自驾来采摘的市民和上门收购的客商。当记者告诉他,今天曲尺场镇刚举行了盛大的脆李开秤活动时,他说他知道这事,他说这意味着他们的脆李将卖得更远销得更好。
记者离开陈文东家时,他们依然在忙着采摘脆李,夏日炎炎,他们的身上满是汗水,在他们心里,脆李却正迎来了春天。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023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