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渭南市临渭区阎村镇宋家村村民宋亮娃家菜地里,他正精心料理菜园。提及脱贫致富,宋亮娃起身拖着曾受伤的右腿,慢慢走出菜地,乐呵呵望着不远处正建设的40亩蔬菜基地,一脸幸福与期待。
一场车祸变成贫困户
59岁的宋亮娃不善言谈,提及过往,他叹了口气说:“那些年,太难了……”8年前,一场车祸让他瘫痪,在家这一躺就是4年多。三个儿子正值上学年龄,加上年迈多病的母亲,一家人生活重担全落在妻子身上。为了给宋亮娃治好腿,大儿子初中毕业辍学打工,妻子跟亲戚邻里到处借钱帮宋亮娃治腿。
看着日夜操劳的妻儿,宋亮娃心中五味杂陈,他也多次拖着行动不便的腿到处找活打工,可处处碰壁,没人找他干活。
“大儿子已经因我辍学,我不能再连累家人,拖累亲戚朋友。”宋亮娃开始思索,他也没什么特长,只会种地。而宋家村种植蔬菜时间长,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加之又是渭南城区后花园,只是后来年轻人都忙着打工,不愿种蔬菜。
宋亮娃四处跟村里老一辈人打听,河道边的田地种植哪些蔬菜比较好,他要改变自己及家人的处境,他要甩掉贫穷的帽子。
2013年,宋亮娃萌发了一个想法,在自家河道的田地里种植蔬菜,他开始买种子,种菜,找销路……
不等不靠拔穷根
有了种植蔬菜的想法,宋亮娃和妻子张春娥就利用起自家的三亩地开始筹划种植时令蔬菜。刚开始种菜时,村委会给宋亮娃还发过一些补助资金,帮助他用来买菜种子。此后,夫妻俩就日夜穿梭在菜园子,精心料理蔬菜,还在城里找销路。
“我种植的都是绿叶菜,哪个季节哪些蔬菜能卖上价钱,什么时候种的菜不愁销路,我都摸索出经验了,而且村委会和帮扶村里的区人社局还经常组织专业农技人员给村民做培训,现在我们学习的都是科学种植蔬菜。”如今的宋亮娃对于种菜自信满满。
宋亮娃借助扶贫政策不等不靠,勤恳能干,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如今,他不仅种植蔬菜,还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及贫困家庭收购他们采摘的野菜,拿到城里蔬菜摊位上卖,给孤寡老人及贫困户一些生活补贴,而且还积为同村村民作蔬菜种植培训,成了村里的脱贫模范和典型。2016年年底,宋亮娃已走出贫困,目前低三万元的年收入也让日子过得越来越舒适。
“我下一步的打算就是想通过自己种菜的经验和对蔬菜市场熟悉和掌握情况,帮助村里的贫困户一起种植蔬菜,做好蔬菜园区的建设,和大家一起脱贫致富。”宋亮娃说。
政府扶持建蔬菜基地
临渭区阎村镇宋家村驻村书记赵国介绍,为了贯彻镇党委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思路,根据本村情况,2016年村里流转土地40余亩,成立惠民双创蔬菜种植农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产业+贫困户”的模式,紧跟城区市场对绿色无公害的需求,吸纳10户贫困户入园打工,由贫困户在蔬菜基地进行劳作,经合作社销售产生效益,统一参与产业扶贫,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产业引作用,摸索出一条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双赢道路。
“扶贫先扶志,要让贫困户家的劳力有活可干。”村主任宋鹏选说,蔬菜基地的整体规划已经完成,目前正在跟政府相关部门对接后期建设资金问题,而把贫困户的劳力雇佣在蔬菜基地进行劳作,不仅让贫困户拿分红,也能挣工钱。
阎村镇负责扶贫工作的武装部长高涛介绍,精准扶贫实施后,阎村镇主要依托产业发展和双创基地解决就业形成两种模式脱贫致富奔小康。宋家村的蔬菜基地建成后,将这40亩作为试点,继续从南从北扩大试点,让蔬菜基地建设扩大化、规模化,助推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139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