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期刊论文 >> 泡桐丛枝病发病防治管理论文

泡桐丛枝病发病防治管理论文

时间:2017/9/20 16:00:49来源: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1100

  论文关键词泡桐丛枝病;发病规律;防治措施

  论文摘要总结了循化地区泡桐丛枝病的发病规律和发病症状,结合本地实际发生情况及应用防治技术措施,进行了综合客观的论述,并提出了丛枝病具体治理措施。

  泡桐为玄参科泡桐属的落叶木。泡桐材质优良,速生丰产,在循化地区分布较广泛,是城乡绿化、美化环境的优良树种之一。近几年来,由于受丛枝病危害,叶片早落,致使植株发育不良,重者则成片枯死,导致其观赏性降低,在城乡绿化和造景中的发展受到很大影响。据调查,该病发生率一般在8%~25%,且有日趋蔓延趋势。为此,我们对泡桐丛枝病发生规律及其综合防治进行了调查,现总结如下。

  1发病规律

  泡桐丛枝病病原为类菌质体,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0.20~0.82μm。在泡桐韧皮部筛管细胞中通过筛板移动,能扩及整个植树,一是带病的种根育苗;二是借助昆虫取食传播。传播昆虫有沙枣木虱、小板网蝽等。病原菌侵入寄主后长期有潜育现象,一般可达2~18个月,另外,病原菌在寄主体内有季节性运动,总的趋势是秋季随树液流动到韧皮部向根部回流,累积在根部越冬,翌年初春,随树液流动回升。据观察,实生苗发病低,平茬苗、留根苗发病率较高,平茬苗比对照(不平茬苗)在圃内发病率高3倍,3年后发病率可达20%以上。

  2发病症状

  泡桐丛枝病是全株传染病害,在枝、干、花、根部均可表现出病状,常见的有以下2种类型。

  2.1丛枝型

  腋芽和不定芽大量萌发,抽生很多小枝,节间变短,叶序紊乱,病叶黄化,小而薄,有明脉状和皱叶状,冬季小枝不脱落,呈扫帚状,发病当年或1~2年小枝枯死,会引起整株枯死。

  2.2花变枝叶型

  花瓣变成小叶状,花蕊形成小枝,小枝腋萌继续抽生形成丛枝,花萼明显变薄,色淡无毛,花托分裂,花蕾变形,有越季开花现象。

  3综合防治措施

  3.1预防措施

  泡桐丛枝病是一种侵染性病害,可以通过控制病原传播、减少病原数量和增树体抗性等途径进行预防。

  3.1.1选育抗病品种或品系造林。从保护区选择无病母树采种和采根,建立无病虫害苗圃和林地,好用种子繁育,在播种前可用50℃温水处理种子10~15min,能明显降低感病株率,也不影响苗木的正常生长。如采用根条育苗,需严格消毒处理,即将根条晾晒1~2d后,放入500~1000IU的四环素水溶液中浸泡6~10h,发病率可降至1/1000以下。

  3.1.2培育优质壮苗。加泡桐树的土、肥、水综合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改善树体营养状况,增树体抗病能力。

  3.1.3适当增施磷肥,少施钾肥。据试验结果,土壤中含磷量越高,丛枝病发病越轻;钾含量越高,发病越重。而且发病轻重与磷、钾比值反相关,比值在0.5以上很少发病。对二年生以上的泡桐,每年施磷肥0.10~0.25kg/株,适当调节磷钾比值,可有效地减轻丛枝病的发生。

  3.1.4预防刺吸式害虫。于6~7月份进行叶面喷洒吡虫啉或呋喃丹药剂,防治沙枣木虱、小板网蝽若虫,以减少传病媒介,控制病害蔓延。

  3.1.5清除侵染源。加苗木管理,苗木生长季节不要损坏树根和枝条,对于初发病枝条应及早修剪,改善立地条件,提高泡桐的抗病能力。发病重的树木砍伐,剪下的丛枝要集中销毁以减少病源。

  3.2治理措施

  3.2.1春季环剥。春季树液流动前将病枝基部切断韧皮部,阻止病原菌向树液上下流动扩散,环剥部位应尽量距发病部位低点,根据发病部位、发病程度、着重角度、生长势等确定。环剥宽度和环剥枝的直径相当,粗大枝的剥口要适当宽些。环剥时间为“春分”。

  3.2.2秋季修除病枝。在10月下旬剪取病源枝,不宜在生长季节进行修枝,以引起伤流和病原体在树体内扩散。据试验,4月、7月、8月、9月分别修除病枝,病害复发率在100%、80%、50%、20%。

  3.2.3注药法。采用25万单位的盐酸四环素和土霉素药液,于5~7月份用注射器向病株髓心注药液,苗高0.5~1.0m,注入10~20mL,苗高1.5~2.0m,注入40~60mL。对一至八年生的树木,应用吸根法,即扒开树枝对应的侧根,选2~3cm粗的根剪断,浸入药液中,封土埋好,经1~2d即可,2~3次为宜,也可以直接对病株叶面每隔3d喷200U的药液,连续5~6次,治理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田国忠.北京市区泡桐丛枝病发生特点研究[J].植物保护,1996(6):3-6.

  [2]冯志敏.外源激素和抗生素对患丛枝病泡桐形态和蛋白质变化影响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05.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100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