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人物专题 >> 章如:养蚂蟥养出了一条"淘金"路

章如:养蚂蟥养出了一条"淘金"路

时间:2017/10/21 14:50:32来源: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1374

  水蛭,俗称蚂蟥,一提起这软乎乎的生物,大多数人反应是“吸血虫”,很多人觉得恶心。但在水蛭养殖户章如的眼里,一条条水蛭成了致富的“软”,跟寻常养鱼相比,利润高出数倍之多。

  国庆节前,笔者来到余姚河姆渡镇中江村。章如的水蛭养殖塘静悄悄的,细瞧之下,才发现岸边趴着一片片褐黄色的蠕动“树叶”。老章下到塘里,拿网一抄,扒开底泥,露出四五条肥壮的水蛭,大的有10来厘米长,“等到10月中旬就可以集中起捕,晒干卖钱。”

  57岁的章如20多年前开始承包鱼塘养鱼、养河蟹,后来市场行情不好,辛苦一年挣不了几个钱,老章有点心灰意冷。5年前,章如在电视中看到介绍水蛭养殖的节目,又了解到价格不错,决定放手一试。当年,他跑到嘉兴桐乡“拜师”学技术,回来后将几亩鱼塘进行了改造,成了宁波水蛭养殖人。

  “人们总认为蚂蟥是要吸血的,一开始村民们都有点怕。但我养的蚂蟥是宽体金线蛭,不吸血,是用来做药的”,老章现场抓起条水蛭,放在手臂上,只见水蛭缓缓蠕动,根本没有吸血的欲望。据老章说,水蛭的养殖周期只要半年左右,每年春天时购来种蛭产卵,到6月间小水蛭孵化出来,再养4个多月就可作为商品蛭销售了。而喂养水蛭的饵料就是螺蛳。章如说,水蛭不吃螺肉,它瞅准时机钻到螺蛳的体内,只要几十秒就会把螺蛳的内脏全部吃光,速度相当快。

  在水蛭养殖这个冷门行当,现成教材很少,基本靠自己一点点琢磨。期间,老章也经历了不少曲折。养殖头一年,正要迎来收获期,台风“菲特”不期而至,大水漫塘,水蛭四散而逃。老章发动全家在村巷、田埂上一条条地捡回来,还是损失大半。第二年,章如扩大了养殖面积,但又碰到了一桩头痛事:白鹭从天而降,在塘里大快朵颐。“怎么赶都没有用,放鞭炮也没用,后只好把整个养殖塘用网罩起来,才了鸟患”。而让老章心烦的是,水蛭喜欢钻洞,养大后要一条条地抓,实在不容易。经过多次试验,章如在塘里养殖大量水草,一来给水蛭遮光,二来可当作起捕的“网”,把水草一提,水蛭尽在囊中,效率大大提高。

  如今,章如的水蛭养殖面积达到30亩,成为宁波养殖水蛭的大户,今年亩产量有望270公斤左右,迈进高产行列。水蛭的干制品泡制后可作为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功效,近几年市场价格一直呈上升趋势。老章说,目前,鲜水蛭收购价每公斤140元左右,干制品可卖到近千元一公斤,且行贩到时会上门收购,不愁销路。粗算下来,刨去养殖成本,每亩纯利润可达万元,是养鱼的好几倍。

  河姆渡镇农办负责人介绍说,在老章的示范效应下,镇上现在也有两户农户跟着养起了水蛭。目前,全宁波养殖水蛭的不足10户,市场前景不错。而老章又有了新打算,外地已有水蛭和泥鳅混养成功的例子,“我也想试一试,再添一条增收路。”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374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