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教授研究员,高级农艺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和有机葡萄打了16年交道,扎根在合作社3000亩的有机葡萄园里;他创新经营模式开拓市场、培育消费群体,实现了90%经营业务从域内向域外的转移。他就是河辽宁省铁岭清河区有机葡萄种植的头人——王文选。近日,记者走近了这位“有机葡萄园里的守望者”和他的文选葡萄专业合作社。
来到王文选占地百亩的有机葡萄园,映入眼帘的不仅有爬满架子的葡萄,也有肆意生长的杂草,农家笨鸡在藤条下追逐,成群的白鹅悠闲地踱步,立在一旁的提示板上,甚至写有“偶尔有蛇出没,请注意安全”的字样。这些都表达了王文远的有机理念——杂草是鹅群的优良饲料,虫子虫卵是笨鸡的爱,家禽的粪便又是费的农家肥,葡萄园构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尽量避人类的影响,才能生产出优质的有机葡萄。
行走园中,藤蔓上的葡萄普遍存在果粒有大有小、个头不均的情况。王文选说,这是受了今春持续低温天气的影响,葡萄的卖相无法保证,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连日来,合作社的许多社员都打来电话反映。“实际上,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只要打上激素,用不了多久就会颗粒饱满。”王文选说,接着他语锋一转:“但咱这里是有机葡萄园,这也用那也用,还配得上有机这两个字吗?”
采访之中,王文选的爱人给了他一个“不及格”的评价,既是因为他的倔脾气,更是因为此前不久他做的一件“傻事”:自掏腰包10多万元,为20多户社员以葡萄为主的有机农产品进行了全面的检测。这次测试在大连进行,由服务网络遍及的大型综合性检测机构——谱尼测试承担,它出具的检测报告得到美国、英国、德国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可。翻看报告,敌百虫、百草枯等20多种社会关注度高、农业生产中常见的农药全部未检出。
一个检验报告5000元,的确价格不菲,但王文选认为值得,这证明了社员严格按照有机葡萄生产标准进行操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没走样。更主要的是,让他对今后的经营更有信心:即便涉及出口经营,也有了底气。
对于社员的生产管理,王文选称得上苛刻。然而,他心里清楚,自己能力终究有限,要想将有机葡萄产业做大做,必须依靠合作社社员的共同努力。一方面是自己对于有机理念的坚守,另一方面是社员对于经济收入的渴望,必须找准两者之间的交汇点。
他不断创新经营模式,庭院采摘、网络销售、经营等措施接连推出,开拓了市场、培育了消费群体。几年前,还在铁岭域内找市场的文选葡萄,如今已经迈开大步到域外闯荡,90%以上的经营业务实现了从域内到域外的转移。
效益究竟如何?王文选从侧面给出答案,也说出了自己对于有机葡萄发展前景的展望:如果能够将合作社的种植规模扩大至5000亩,经营得当的话,抵得上10万亩以上的良田。转过身,王文选放眼自己的葡萄园,仿佛在说,他将在这有机葡萄园里一直守望下去。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497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