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政策法规 >> 普洱市外侨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普洱市外侨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时间:2017/11/6 14:27:06来源: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1851

  云南省普洱市外侨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要政治责任和民生工程,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到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中来。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总体目标,按照“六个精准”的基本要求和“五个一批”的脱贫路径,以决战决胜的勇气和钉钉子精神,深化认识、拓宽视野,理清思路,三项举措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是深化理论学习,提升综合素质。紧紧围绕提高干部队伍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这一主线,坚持以学促知,以知促行,组织全办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中央、省、市相关扶贫开发会议精神、脱贫攻坚政策、农惠农政策、“挂包帮”“转走访”职责任务等知识。与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结合起来,引全办党员干部树立脱贫思维,创新脱贫方法,真正做到政策明、政策精,切实把脱贫攻坚扛在肩上。通过深入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增了全办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精准脱贫。认真分析挂钩联系点西盟县勐卡镇永帮村脱贫攻坚存在的问题困难:1.资金短缺,投入不足。没有产业支撑,集体经济发展不起来。米荞是永帮村的支柱产业、是县、镇打造的一村一品扶持品,但受市场销路影响较大。2.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滞后。全村没有规模的产业,主要靠一些零散的销路支撑,存在乱、散、小,行不成规模。产品开发不力,质量提不高。没有品,产品附加值低,效益差,带动能力弱,品打造困难,市场竞争力弱。3.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缺乏科学管理知识。永帮村集“边疆、少数民族、山区、贫穷”于一体,农民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文化水平不高,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思想、新观点、新事物的能力弱。有些传统的风俗习惯仍然传承至今,一些不良的传统习惯,如小富即安,温饱即足的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不思发展,不谋更大的发展。按照贫困县脱贫摘帽和贫困乡(镇)村脱贫出列的指标要求,对标对表,对岗对责。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时限导向,抓紧抓实抓细挂联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全力补齐各项短板。根据普洱市扶贫开发导小组《关于印发普洱市2017年“扶贫日”活动方案的通知》(普扶发〔2017〕44号)文件精神,市外侨办结合“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驻村工作,积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自10月12日起,组织全办导干部职工分4批深入挂钩扶贫点永帮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永帮村建档立卡户登记180户,603人。2016年本来预脱贫17户,64人,终脱贫9户,35人,回退贫8户,29人。通过认真开展农户核查、民情分析,使村情更加清晰,对开展好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做好经济规划,助力脱贫攻坚。1.围绕养殖业发展,利用挂钩单位划拨的项目资金,来发展养猪项目,村委会在和养殖户签订协议,充分发挥项目资金在村集体经济中的作用;完善村级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级资金监管,开展党组织活动,加村“三委”班子建设,并明确驻村工作组人员工作分工。通过养殖业来带动全村经济发展,村委会提取利润的10%作为集体经济。2.与养牛公司合作,组织村民种草料卖给公司,村委会协助村民把关并监督村民,提取利润的5%作为集体经济,作今后经济运作的启动资金。3.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增加村集体经济,当前既要发挥现有的米荞产业优势,又要培育新兴的产业;即要培育长效的一劳永逸的新产业,也要发展短平快的养殖项目,为全村脱贫路上增添一份力,利用村各组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争取和发展种、养殖项目,一方面要申请项目补助经费,发动农户种植核桃、板栗等经济农作物,并逐步发展充实水果产业,丰产后的利益20%纳入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成立养猪专业合作社,以“支部+协会+农户”的形式,整合资金25万元扶持养猪项目,发展养殖户(养猪)24户,每户补助1万元,针对农户养殖能力,发展家庭式小规模喂养精品猪。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851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