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区新稻入库”、“销区轮换粮回流”是当前产区“新卖粮难”的集中体现之一,加快探索粮食生产经营体系改革,理顺粮食市场流通秩序成为当务之急
当前南方早籼稻托市收购工作已完成,中晚稻即将陆续收获上市。但在南方粮食主产省份江西部分产粮大县发现一个奇怪现象,产区新粮因价格贵质量低,不受加工企业欢迎,难以进入大米消费市场;但拉到千里外销区“走一遭”,来年成为旧粮,价格变便宜以后,再被重新拍回产区当口粮。这些不断“回流”产区的粮食多是销区地方储备轮换稻米。
业内人士认为,“回流稻”是当前产区“新卖粮难”现象的重要体现,是当下新稻比大米贵、产区稻比销区稻贵、国内大米比进口大米贵等情况催生的非正常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农业专家指出,各地需加快探索粮食生产经营体系改革探索,理顺粮食市场流通秩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商品粮基地千里外“买米吃”
“今年共收购稻谷1800吨,其中1500吨当季早稻运往广东补库,另外300吨从浙江拍回的轮换粮用于加工大米。”在接受采访时,江西余干县金瑞粮油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盛永乾说,目前同行大都愿到浙江、广东等地拍三年一轮的轮换粮用于大米加工。
尽量控制成本,一般是市场经营中需要考虑的情况。但在采访中发现,江西余干县作为产粮大县、批商品粮基地,当地却出现大米加工企业,每年从千里之外的销区浙江省购回粮食加工成大米的现象。这些粮食多是从当地或周边产区贩卖过去的储备粮,相当于经历过两次运输成本的叠加。
吃销区“回流粮”的现象并非只出现在余干县,在江西部分粮食主产县多少都有存在。长期以来,工业经济更发达的广东、浙江等地区,一直是江西大米的主要销区;江西粮食主产县的大米加工企业在本地收购稻谷,加工成大米运到这些周边省份销售,如今这种情况悄然发生了变化。
江西高安市粮食局副局长熊够华说,作为产粮大县,高安粮食商品率达到70%以上。但这些粮食当季收上来时,在本地市场消化不旺,多先被贩卖到周边省份用于储备粮补库或加工消费,其中一些储备粮轮换之后又被产区大米加工企业拍下、运回,加工成大米销售。
江西金谷物股份有限公司是江西粮食加工行业的“头羊”,公司负责人何霞光表示,近年来,从广东等沿海传统粮食销区拍来低价粮,运回江西加工大米,已成为难以抗拒的趋势。去年,他们也买过一万吨广东低价出库的地方储备轮换粮。
我们还了解到,不仅销区储备粮不断回流,近两三年,国外大米通过粤、桂、浙、闽等沿海地区,进入江西粮食主产区的也越来越多。江西一家大米加工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去年市场行情不好,大米价格低。为控制成本,他的1.2万吨大米中就掺了约30%的低价进口大米。这位大米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产区稻谷拉到销区,然后其中一些稻谷和国外大米再返回产区加工成大米,与产区本地粮加工成的大米进行竞争,成本上反而更有优势。
“回流粮”更受青睐
江西粮食主产县用销区“回流粮”加工大米的背后,存在市场上新稻比大米贵、产区比销区稻谷贵、国内大米比进口大米贵等产区粮“逆成本”现象。
部分产区大米加工企业坦言,扣除成本以后稻贵米贱,新稻价格更高,为降低成本,不用或少用新粮,已成为大米加工企业的生存“法则”。江西丰城市一位大米加工企业负责人向我们介绍,当前新上市普通早籼稻因储备粮需要,市场收购价已经达到国家粮食保护价,为每吨2600元,终加工成大米后综合价值却只有约每吨2512元。
由于稻、米价格倒挂,企业没有实力更不愿意在市场上与国家政策性收购竞争,因此大量产区新稻被贩运到销区进行储备;产区企业大米加工用粮,大多选择年份早的低价出库轮换粮。
而沿海销区经济相对发达,多“财大气粗”,有实力补贴地方粮食储备轮换出库,造成大量轮换粮低价入市,导致销区粮价低于产区新粮。江西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及基层粮食部门负责人反映,销区储备稻谷一般由地方财政按托市收购价,每百斤加价30元补贴收购,会吸引大量优质粮源;而其存于企业处享受动态储备补贴的粮食,拍卖时又能低价出库,形成了销区的轮换出库粮价格比产区还便宜的价格倒挂现象,自然受产区粮食加工企业欢迎。
江西高安市瑞前米业有限公司财务人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江西省内上半年拍卖的一批2016年托市晚稻价格为每吨2850元,加上60元运输成本,38元卸车出库费,140元电费、人工费和包装费等,加工成大米后综合成本达到3088元。而按照76%出米率和每斤2.25元的大米市场价格计算,每吨稻谷加工后得到大米价值2250元,碎米价值360元,皮糠价值170元,谷壳价值110元,综合价值仅为2890元。
“从近两年的情况看,同一年的轮储稻谷,从浙江拉回来的要比在本地拍卖出的储备粮还便宜120元左右每吨,销区粮‘回娘家’就不足为奇了。”盛永乾说。
甚至为以后去库存考虑,浙江、广东等地的储备粮收购价格比江西高,除了需要吸引粮源以外,更是为提高粮源品质和保存质量,让轮换时更容易打动加工企业。“广东、福建那边的部分储备粮不愿意收江西的杂交稻,喜欢要短粒的常规稻品种。因为这样的品种质量好,他们收储进去以后,拿出来好销售。”余干县粮食局国家粮食储备库负责人汤华辉等人表示,一系列因素影响下,产区粮食加工企业用销区补贴出库的低价稻谷生产,总体成本上更具优势。
另外,近年来进口大米价格远低于国内大米价格已成为常态,但多作为工业用粮。在进口年年增加的情况下,近两年,进口大米质量不断改善提升,被国内加工企业越来越多用于口粮加工。
“以今年的情况为例,虽然目前正规渠道进口大米每斤价格上升约0.3元,但仍比国内同品质大米至少便宜0.2元。而二者口感也已非常接近,部分品种甚至冲击到了以往在广东等销区很受欢迎的江西‘丝苗米’。”江西华粮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华兵说,近两年,一些同行甚至专门做起国外大米分销业务。
高安市瑞前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桂萍等反映,以前,江西市场上可以买到越南大米;现在,泰国大米、缅甸大米、巴基斯坦大米的身影也频频出现,销售的进口大米范围越来越广。这从侧面反映出国外进口大米的市场接受程度也在提高。
市场呼唤“好粮”
“好粮不怕贵,市场缺好粮”。在世界稻作起源地江西万年县,当地传统优质稻米生产企业万年贡米集团,以本地优质大米生产的中高端大米,在国内外市场上一直走俏。当地新型种粮大户罗会敏种植的数千亩生态有机稻,从种下去就已经被销区经销企业订购一空,加工出来的价格高卖到普通大米的50多倍。
采访中,江西粮食主产区部分大米加工企业对我们表示,生产优质优价大米,既能避稻贵米贱,又能规避国外低价大米冲击。但长期以来,种粮大户依赖托市收购政策,爱种“政策粮”;订单农业履约率低,市场缺乏稳定优质粮源,粮食加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业内人士认为,价格因素是导致“回流粮”现象的重要原因,但并非决定性因素。“产区新稻入库”、“销区轮换粮回流”折射出的真正问题在于,部分粮食主产区粮食质量下降,粮食流通体制不畅。
“只有解决了市场问题,才能解决‘存新粮吃旧米’,避‘回流粮’返销产区造成的人力、物力等浪费。”高安市农业局副局长漆文龙说。
江西部分基层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建议,国家一方面应逐步调整完善托市政策,使稻谷保护价与市场目标价格接轨,引导粮农多种“市场粮”。江西南昌县泾口乡种粮大户舒斯辉等粮食生产者认为,当前,种粮成本日益上升,利润回落。粮食生产者应主动改变种“政策粮”的思维,主动对接市场需求,融入以市场为主导的流通体系,生产优质优价的大米。
另一方面,各地应加快构建优质农产品可追溯体系,培育优质大米品,以化稻谷的市场化消化和流通。同时各级政府要进一步探索在种粮大户、大米加工企业和销区市场之间牵线搭桥,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促进粮食生产转型。
“每个粮食主产县至少应该培育一个‘叫得响’的品,这样才能被市场记住。同时,需要制定相关品大米的标准,严格处罚失信的经营者,才能受到市场的认可。”徐桂萍说。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574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