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统计分析 >> 柯炳生:我国粮棉价格补贴困境何在?

柯炳生:我国粮棉价格补贴困境何在?

时间:2017/11/21 14:30:51来源: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1626

  作为发展家,给农民发这么多的补贴,我国可能是的特例。这也可以视为特色社会主义在农业上的具体表现之一。

  总体而言,农民是弱势群体;以补贴照顾弱势群体,是正当的,合理的,应该的。只是,如果补贴的方式不够妥当,则会在农民受惠的同时,还会引发一些问题。当这些问题变得突出之后,补贴就陷入了困境,进退两难。这些年,我国的粮棉补贴政策,就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棉花、玉米方面,进行了突围性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而在稻谷、小麦方面,则止于原地,仍然有待拿出破解方案。

  目前的困境,主要表现是什么呢?

  从2004年开始,我国对粮棉先后实行低收购价格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叫法不同,原理上一样,都属于保护价收购政策。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供给短缺;政策出台的目的,是保障生产。

  开始的几年,是只有政策,没有行动。因为,保护价,也就是低收购价,定得比较低,大概相当于市场价格的70%(与美国实行的低收购价Loan rate 的情况相近,只是Loan rate与市场价格比较,更低一些,均在60%以下)。保持在这样的水平上,既起到了一定的托底作用,也不需要实际收购。

  后来,从2008年开始,保护价水平连年不断提高。2007-2014年期间,玉米的保护价(临时收储价),从每斤0.70元,提高到1.12元,涨幅70%;小麦的保护价(低收购价),从每斤0.69元,提高到1.18元,涨幅71%;早籼稻的保护价,从每斤0.70元,提高到1.35元,涨幅93%。

  保护价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使得保护价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初的托底价格,或者叫地板价格,成了天花板价格,远高于国内市场均衡价格,更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保障生产为目的,变成了保障收入为目的。结果,就产生了问题:国内生产过剩,进口大量增加;国家仓储爆满,财政补贴剧增,不堪重负;市场价格关系不顺,让收储加工企业无所适从,经营困难。

  过剩问题,实行保护价收购政策的产品无一幸,包括稻谷、小麦、玉米和棉花,而以玉米尤甚。玉米种植面积在2007-2015年间增加了30%;玉米产量从1.52亿吨增加到2.25亿吨,增加了47%。玉米主要用途是作饲料,同期肉类生产仅增加了26%。也就是说,每年增加的玉米中,只有一半多点被畜禽生产增加所消耗掉了,其余的基本就是过剩,被国家收储了。连续几年累计下来,就是个巨额数字了。雪上加霜的是,国内玉米价格太高,大地刺激了进口:仅2015年一年,玉米和各种饲料的进口就超过4000万吨。进口饲料替代了国内玉米,加剧了国内玉米过剩。在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保护价政策,也保护了出口国的农民。据估算,我国财政仅仅用于粮食库存管理和收购资金利息方面的补贴,每年就达250元/吨左右,每年补贴总额达数百亿元乃至上千亿元。如果再考虑质量损失,补贴就更多了。

  鉴于此,2014年提出了改革思路,要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先拿新疆棉花以及东北和内蒙古大豆做试点。试行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是实现了市场定价,市场价格大幅度降低,减少了进口棉花冲击。棉花进口从500多万吨,降低到100多万吨。

  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是从美国学来的。但由于国情农情的不同,具体实行过程并不顺畅:一是计算每个农户的补贴额,操作层面十分复杂;二是财政补贴支出大,显著超出预期;三是国家支出巨大,但农民却还是不太满意,总认为目标价格定得低了,希望更高些。

  根据棉花试点,发现目标价格补贴这条路,困难多,难以推广。于是,又开始了新探索。2016年,对玉米政策进行改革,取消了国家收储,同时,对农民进行直接补贴。这与棉花政策,有相同之处,都是市场定价;但补贴方式不同,玉米没有定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不直接挂钩,而是确定了一个固定补贴额,按照面积进行补贴。这项改革,力度很大,表现为价格降幅较大,执行中却比较平稳,成效显著。直接的效果,是既抑制了进口,也减少了国内过剩生产,一些不太适合种植玉米的地方,已经改种大豆或小麦。

  现在,只有稻谷和小麦,仍然保留着低收购价政策。玉米曾经遇到的问题,稻谷和小麦都仍然存在。就稻谷的情况看,进口应该是稻谷过剩的主要原因。近5年来,即2011年到2016年,稻谷生产增幅为2.9%,平均每年增长0.6%。同期人口增幅为2.6%,平均每年增长0.5%。也就是说,稻谷生产的增长,基本上为人口增长所消化了,过剩很少。而进口,5年来合计为1416万吨。按照70%的出米率折算,就是2000多万吨稻谷。此外,边境贸易存在着大量小规模分散化的大米走私,有人推测与正式进口数量相当。果真如此的话,合计起来,由于进口的挤压,国内稻谷中,有4000多万吨被送入国家储备库。只要不解决国内价格过高问题,合法的进口难以制止;非法的走私,因其高度分散性,也难遏止。

  此外,过高的保护价,也严重扭曲了市场的产销储加关系,不能形成合理的产销差价、地区差价、季节差价和质量差价。例如,保护价没有季节差价,因此,大家都不愿意储备,都想现用现买,这使得储备的压力全压给国家了。又如,保护价收储做不到按质量分等分级单收单储,优质不能优价,不利产品品质提升。还有,产区和销区也常常出现价格倒挂,严重阻滞了正常的流通。等等。

  玉米市场定价改革之后,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稻谷和小麦,是下一步改革的焦点。由于大米和小麦是主粮,更为敏感,因此,改革就更复杂一些。但无论怎样复杂,改革都势在必行。不改革,就无法摆脱困境。十九大报告要求“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意义即在于此。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626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