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面积从700平方米扩充至5000平方米,员工从2个到175个,从白手起家到拥有注册资金300万元,这是位于乳山寨镇的金凤繁养专业合作社8年来的变化。作为合作社创始人的宋海青,如今已经是我市远近闻名的孔雀养殖专家。近日,记者走进金凤繁养专业合作社,了解宋海青的创业历程。
一见钟情 辞职创办养殖场
走进宋海青的养殖场,只见十几个笼子中,身着漂亮羽毛的蓝孔雀正在来回踱步。蓝孔雀原产于印度,上世纪90年代被引进到我国。2003年,国家林业局将蓝孔雀列入特种禽畜养殖产业化经营项目。
说起养殖孔雀的原因,宋海青用了四个字来形容:一见钟情。从事养殖之前,宋海青在市区一家单位上班,经常到浙江、福建等地出差。2008年,宋海青次在浙江看到有人饲养孔雀,当时他感觉孔雀非常有灵性,喜欢的不得了,当即萌生了养殖孔雀的想法。回家后,他向妻子和盘托出了自己的计划。终,在妻子支持下,他辞职回到乳山寨镇赤家口村开始了孔雀养殖。
遭遇挫折 边养边学成专家
2008年春节刚过,宋海青夫妻次引进28只成年孔雀,每只价格2400元。经过夫妻俩精心照料,孔雀当年就开始产蛋。当年孔雀的产蛋数量并不少,达到了200多枚。这让宋海青惊喜不已。然而,之后的孵蛋育雏经历却让他损失惨重。
宋海青清楚地记得,由于缺乏孵化经验,200多枚孔雀蛋连一只都没有孵化出来。这件事使宋海青养殖孔雀的信心深受打击。妻子却安慰他:“别灰心,谁的创业之路也不会一帆风顺的。”
不服输的宋海青并没有就此退却。他将养孔雀中的不足、收获统统记录下来,认真研究、揣摩。为了丰富自己的养殖知识,他不仅购买了孔雀养殖书,还从从网上学习孔雀养殖知识,并和妻子多次远赴浙江、福建等地实地观摩,求学取经。为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宋海青一有空都待在养殖场里,认真观察孔雀的习性,慢慢地对孔雀习性有了细致的了解,什么时候打疫苗,每个季节孔雀应该注意什么,他都了如指掌。就这样,通过不断学习摸索和妻子的帮助,宋海青的养殖场终于步入正轨,从第二年起就实现了产蛋育雏双丰收。现在宋海青的养殖场中成年孔雀数量达到2千只,成年孔雀的产蛋量30-40枚,突破50枚的也不在少数。
抱团发展 带农户共致富
宋海青说,孔雀全身都是宝,人工养殖的孔雀可供食用、观赏,还可以制作各种工艺品或者标本。蓝孔雀的食量不大,一只孔雀一年的饲料成本仅百元左右。
孔雀的饲养工作走上了正轨之后,宋海青夫妇又走南闯北,到北京、上海、青岛等地拜师学习孔雀标本的制作工艺。功夫不负有心人,宋海青制作的孔雀标本已是栩栩如生。“目前,孔雀标本的售价在1万元左右,开屏标本售价则可达2万元以上。”宋海青说。
走上致富路的宋海青夫妇,不忘乡亲。2013年,他们成立了金凤繁养专业合作社,采用基地+农户的方式带群众致富。现在金凤繁养专业合作社社员已达到170余人。社员近的有本市,远的烟台、青岛也有,合作社孔雀养殖规模达到5000多只。为了帮助社员顺利平稳发展,合作社采用统购统销的模式,每个季节宋海青夫妇都会发短信提醒社员注意避开各种疾病风险。
2017年8月,在第十八届绿色食品博览会上,宋海青带去的孔雀蛋夺得金奖。“‘养好孔雀’只是这一产业的步,现在我可以说这一步已经成功迈了出来。下一步,就是要找好销路,让合作社的广大社员少走弯路,多赚钱。”宋海青说。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898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