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期刊论文 >> 农业标准化模式研讨

农业标准化模式研讨

时间:2017/11/28 15:18:18来源: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2573

  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简称“三品”)标准是农业标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公害农产品作为市场准入的低标准,是农业标准化的普及;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作为优质农产品标准,体现了农业标准化的升级。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辽宁省在大规模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子,以县为单位进行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工作(简称“县域环评”),大规模开展农业标准化生产。“三品”是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重要载体,其生产面积被辽宁省政府确定为考核各地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指标,以此推动全省的农业标准化工作。

  1辽宁省开展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经验

  1.1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

  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是农业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全省以县为单位实施县域环评工作,为大规模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也为企业标准化生产搭建了公益性平台,更为农产品禁止生产区的划分奠定了技术基础。一是开展试点,积探索。1997年,为解决绿色食品认证所需要的产地环境检测问题,由康平县政府出资,全省次开展了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次年,抚顺市科委通过科技立项,在清原县、新宾县和抚顺县的部分乡镇开展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2001—2002年,在省财政厅的支持下,原省农业厅安排农业生产专项资金,在新宾县等12个县进行县域环评试点工作。二是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经过前期探索和试点,2003年初,县域环评被作为省政府对各市工作的考核指标写进省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用3a时间完成全省县域评价工作。原省农业厅、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省耕地、果园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工作的意见》(辽农[2003]72号),此后,又先后下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明确了全省县域环评工作的组织导、工作任务及完成时限,并提出了规范性技术要求。三是筛选机构,制定规范。通过对全省14个检测机构进行资格审查和现场考察,省农业厅委托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农产品安全与环境质量检测中心等6家具有CMA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全省县域环评任务。全省制定了《全省农田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工作技术规范》,详细规定了采样布点原则及方法、采样方法、检测项目与分析方法等。规定以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为依据,对全县所有耕地、果园进行采样、检测,并划分适宜生产区域。此外,在对土壤、水质、大气采样检测的基础上,还增加了17项土壤营养元素的检测项目,并对城市郊区及设施农业生产区等特殊区域加大了布点密度。四是多方联动,落实任务。按照《全省耕地、果园环境质量检测与评价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由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县政府提出环评申请,各地在省委托的单位中自行选择检测机构,并代表县政府与检测机构签订全省规范文本的四方县域环评协议,省、市农业部门参与协议签订并指导、协调、监督各方开展县域环评工作。检测机构在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配合下开展工作。检测周期自签订协议开始,一般为6个月至1a。五是组织验收,汇总分析。县域环评工作结束后,由省农委牵头,组织有关专家组成项目验收小组进行项目验收。对全部数据进行汇总后,全省建立了辽宁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地理信息系统和辽宁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数据库,编写了《辽宁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监测报告》、《辽宁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报告》、《辽宁省“三品”产业发展规划》、《辽宁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集》等多套图文资料和数据库。从2007年起,每年安排专项资金按10%的比例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例检,从而保证了环评结果的动态性和可靠性。

  1.2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

  为确保工作的连续性,推动各地应用县域环评研究,以县为单位开展农业标准化暨“三品”生产整体推进项目建设。通过大规模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开创一条发动大批企业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新途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一是开展环境调查,划定“三品”适宜生产区。各地农业部门根据县域环评结果,对本辖区农业生产环境开展排查,特别是对不合格区域与临界区域进行重点排查。依据产地环境有关标准,全省确定了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适宜区。二是制定标准,抓好“三品”管理与农民技术培训。各地制定了大批地方标准或生产操作规程,出台了一批操作性较的禁用、限用农业投入品管理办法。运用各种农艺措施和综合防治方法减少化学投入品的使用,以推广“三品”标准为内容,举办大规模的技术培训。同时一些地方还出台了《无公害农产品与绿色农产品档案管理办法》,下发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手册》。三是组织“三品”认证,发动企业参与农业标准化生产。通过项目实施,市级以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三品”认证率达到45.3%。在已认证的“三品”生产基地中,50%以上是由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动的。全省累计认证“三品”2500多个,项目县“三品”认证数量平均较项目实施前提高54.3%。以“三品”为主的农业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213.3万hm2,占全省耕地果园总面积的47.2%,是项目实施前的2.5倍。一些企业为农民垫资建棚,对投入品实行统购、配送、提价收购,深受农民欢迎。四是建设生产示范区,积探索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结合“一村一品”工程,项目县共选择135处由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带动的“三品”生产基地,开展“三品”生产示范区建设,面积达20.5万hm2。此外,全省还通过建立农户编码、生产记录,鼓励上市销售的认证产品加贴防伪标签,逐步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各地大白菜贴标上市、北镇市鲜储葡萄包装编码到户等做法,深受消费者欢迎。

  1.3化农业标准化生产管理

  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是对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收口,据此将农产品生产企业纳入监管范畴,确保认证产品严格按照标准生产。辽宁省在加认证产品监管方面,连续多年实施以“两检一告”(产品抽检、企业年检、产品公告)为中心的认证产品管理模式,每年对认证企业进行检查,安排专项资金进行产品质量抽检,连续10余a在《辽宁日报》刊登“三品”公告,对不合格产品坚决予以淘汰,接受社会监督。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反应能力和化监管手段,全省为各市的检测机构配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车,为各市的监管机构配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车。通过对农药、肥料等农业投入品进行专项整治,净化了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手段的加与监管力度的加大,为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确保农业标准化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

  2辽宁省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程度不够,研究成果尚未广泛应用各地县域环评工作完成后,一些市对环评成果进行了统一汇总,一些县将环评成果作为招商引资、指导农业生产的主要依据。但还有一部分地区对县域环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在成果应用方面研究不足,没有将其应用于农业生产和县域经济发展。

  2.2标准体系不健全,标准制定滞后于技术革新随着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不断开展与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初步实现了农业生产有标可依。但总体来看,农业标准制定还存在盲区或滞后情况,特别是省级标准制(修)定的速度无法跟上农业生产技术革新的步伐。

  2.3土地经营分散,农业标准化生产受制约分散经营的土地经营模式决定我国农产品生产企业不可能经营大量集中连片的土地。随着国家土地流转政策的推行,这种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在土地经营模式与土地经营权不可能改变的情况下,农业标准化工作将一直受到某种程度制约。此外,农业推广体系服务职能的萎缩也制约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开展。

  3促进辽宁省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3.1增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积争取政策支持,把农业标准化工作作为支持公益性事业的选方向,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加大对“三品”等优质农产品的扶持力度,继续从政策、资金上引导优质农产品开发。继续安排专项资金,进行持续动态监控,对重点区域进行加密布点检测,对县域环评中出现的临界区域实施动态监控。

  3.2加技术服务与推广,建立产地准出制度通过推广农产品质量标准和加技术培训,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积扶持和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参与标准化生产。开展农业标准化实施一体化服务,转变生产方式,促进产销衔接。以“三品”生产基地为主,通过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逐步建立产地准出制度。

  3.3完善法律法规,加质量监管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指导、督促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制度;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建立质量安全预警快速反应机制。以实施定点监测为重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严把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关,实施源头控制,加对认证产品的保护与监管。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573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