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是广大农民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农业经营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伟大创新,是农村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现实选择,实施农业产业化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及农业科技进步,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有利于引导和帮助农民进入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克服农业小生产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有利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发展。总之,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将大地加快农村社会的全面小康建设进程。
一、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分析
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效。经过两年的努力,赣州市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农、林、牧、渔各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46.46:5.79:37.27:10.48发展到2002年的45.67:6.22:36.55:11.56(据赣州统计信息网资料计算而得)以种植业为主的小农业产值比重下降,种植业内部的粮食与经济作物比例也不断优化,2003年我市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比由1998年的60.7:39.3调整到57.8:42.2。同时养殖业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逐年提高,种植业的比重则逐年下降。部分龙头企业有较明显的带动作用。据赣州市统计局资料,2003全市农业龙头企业达1320家,其中,年产值500万元以上的有145家,千万元以上的有96家。初步形成了多行业多层面多功能的龙头企业群。形成了不同规模农产品基地。全市重点发展的脐橙、绿色大米、有机茶、奶牛、花卉苗木等优势农产品已形成17个生产加工基地,并建成112个优质、高效规模化商品基地。
二、赣州市农业产业化目标及阶段分析
赣州市农业产业化目标与成效。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赣州以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为核心,适时地把发展新产业、促进现代农业作为重中之重来抓。根据市场需求和赣州实际,赣州确立了脐橙、生猪、蔬菜、甜叶菊、工业原料和油茶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和烟叶、草食畜禽、特种水产、竹业、黄鸡等一批区域性特色产业,并按照“一个产业、一套规划、一套适用技术、一套扶持政策”的思路,促使产业格局向“一村一品、一县(乡)一业”迈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2008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80.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70元,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51.5万hm2,单产达到5220kg/hm2,粮食总产269万,t单产和总产再创历史新高,粮食生产实现12年连续增产。经作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作物总播面14.54万hm2,总产265.26万t。生猪产业快速壮大,畜牧水产稳定发展。生猪规模养殖比重达78%,家禽规模养殖比重达45%。农业基地建设进一步加快,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目前全市发展省级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05个,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62个。脐橙产业迅速发展,赣州已经成为脐橙种植面积世界、年产量世界第三、大的脐橙主产区。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着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主要阶段。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产物,就赣州而言它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阶段是八十年代末期以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大大促进了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农村开始迈向商品经济发展阶段,同时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涌现,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了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同时,农村中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农业比较效益低、抗御市场风险弱的矛盾等日益突出;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和农业市场化程度的普遍提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越来越受到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制约。地处江西南部的赣州,农业也开始由单纯的种养向加工、营销等环节延伸,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本雏形;第三阶段是1993年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更加明显,依靠市场机制引导各种要素的有序流动,推动各生产环节的有机结合,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市场农业的基本要求。1996年以后,赣州市按照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完善产业链条,主攻关键和薄弱环节等,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举措来抓。
三、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存在问题
赣州经历近二十多年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长足发展国,但总体仍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外发达的农业产业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小、整体竟争力不。与发达国家农产品大型企业相比,我国农业产业化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单项产品、一单个市场主体竞争力弱,而且体现在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科技和产品质量、品与价格以及经营方式在内的整个产业化体系的综合竟争力也较弱。而龙头企业是,,千家万户”农民一与广阔大市场相联接的桥梁和纽带,龙头企业的状况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农户走向市场的广度和深度。但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载体缺乏,力量薄弱。专门从事农产品加工和经营的龙头企业、股份制和合作社等组织数量少,规模小,竞争能力弱,而且组织制度不完善,不能有效带动农户进行专业化生产据统计,在4.2万个龙头企业中,销售收人500万元以下的就占43%,而销售收人在1亿以上的仪器仅占斗.7%,销售收人百亿元以上的寥寥无几。农产品加工层次低、产业链条短。农业参与国内乃至国际竞争,从根本上说是农产品产加销产业体系的竞争,是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的竞争。而我国农产品的品种和质量都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大路货多,名优特新产品少;普通产品多.专用产品少;低档和劣质品多,和优质品少。农业产业链短,农产品加工增值程度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低,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9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例平均为3:1,而我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只有40%-50%,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产值比例只有0.6:1不改变初级产品多、粗加工产品多、大路货多的格局,农业产业化就不会有大的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不合理。发展农业产业化,终是为了增加农民的收人,保障农民利益,实现农业现代化但是我国一些地力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利益分配机制,与农民致富的迫切要求不相适应,农民利益得不到保障,违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根本目的。在以”公司+农户”为模式的运作中,把农民单方面抛向市场,多数农民信自、闭塞,素质较低,抗风险能力弱,在产业化经营中没有主动权,农产品的价格实际卜由公司制定,价格差吸农产品的低廉与农药、化肥的高价、不公平竞争等情况让他们实际处于劣势地位。四、加快赣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具体措施加快赣州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措施主要有:一是引进龙头企业,形成经济产业链条。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带动农户进入市场,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近年来,师市通过扶持发展龙头企业,采取公司+农户、公司+基地等形式,把千家万户职工组织起来,师市农业企业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经营格局进一步形成。兵团农业产业化的实践证明:推进农业产业化,关键是发展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基地(即团场或种植大户)+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断完善农业现代化经营体系。师市要把培育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重中之重,围绕棉业、糖业、酒业、果蔬业、畜牧业和制种业六大主导产业,建立龙头企业集群示范基地。二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加农产品基地建设,先要合理布局农产品基地;其次要鼓励职工发展优质农产品生产;第三要围绕优势农产品,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经营,提高集约化程度;后要从技术、资金、物资、运输、储藏、收购、信息等方面搞好农产品生产服务。三是加大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业化经营科技水平。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是发展师市农业产业化的重要支撑,因此,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必须把科技进步放在突出位置,坚持抓一个大系列,推一个全过程,使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一个生产经营环节,提高全产业的科技含量。四是加大并完善资金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投资体系。
投资是现代经济成长的推动力,也是推进产业化经营至关重要的推动因素。投入不足、贷款难也是当前各地反应比较烈的问题,解决之道需要开拓资金来源,研究建立一种有效的农业产业化投资体系。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3719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