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晋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1.1发展现状
1.1.1粮食生产总量平衡近年来,晋城市玉米、小麦、杂粮等粮食作物年播种面积稳定在22.11万hm2以上,随着作物品种不断优化及种植技术推广,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粮食总产量近年来稳定在7.5亿kg以上,确保了粮食自给有余,实现了粮食生产总量平衡。
1.1.2六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晋城市围绕经济发展规划总体目标,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畜牧、蚕桑、蔬菜、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带动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1.3农业龙头企业有了一定数量近年来晋城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农产品品,全市43家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获得山西省23个,国家名产品2个,名农产品1个,国家地理产品保护标志4个。
1.1.4农民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目前,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2000余个,合作社涵盖了晋城市六大特色农业产业,覆盖了60%的行政村,入社农户4.6万户,入社社员收入比未入社农民高出20%。
1.1.5政策扶持推动力初步显现近年来晋城市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对畜牧业、蔬菜产业扶持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大地调动和保护了广大农民种植蔬菜和从事养殖业的积性和主动性,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果。
1.2主要特点
1.2.1小而全虽然晋城市产业规模较小,但农作物种类繁多,各种五谷杂粮、各类干鲜果品、蔬菜、蚕桑、食用菌以及多种中草药遍布全市。
1.2.2少而优各类农产品数量虽少,但品质优。境内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四季分明,冬长夏短,雨热同季,气候温和适中。年均气温11.5℃,日平均气温≥0℃的积温一般在3368℃~4471℃,无霜期185d左右,年均降水量达600~650mm。森林覆盖率达35.7%。
1.2.3稀而特晋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占到87%,昼夜温差大,独特多样的小气候,造就出一大批具有地域特色、品质独特的稀有农产品。比如泽州县巴公大葱、泽州红山楂、鲁村小米;高平大黄梨、王报红萝卜;阳城山茱萸、阳城蚕茧;陵川“五花芯”党参、大红袍花椒、黑木耳,沁水七须黄花菜、蜂蜜、端氏紫皮蒜等。
2晋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
2.1发展现状
2.1.1粮食产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农资价格高位持续攀升,粮食生产成本高、效益低;粮食总产量供求紧平衡,细粮结构性短缺问题突出。
2.1.2六大特色产业畜牧业开放程度低,外向型发展偏差;蚕桑业龙头企业不,对产业发展牵引能力弱,科技型人才缺乏;蔬菜产业种植零散,市场规模小,水资源缺乏,技术人员不足;干鲜果业规模小,产业化水平低;小杂粮产业种植投入少,种植效益低;中药材产业科研投入少,加工规模小,服务体系不完善。
2.1.3农业专业合作社扶持力度不够,农民认识不够,发展规模偏小,带动辐射的范围小,市场竞争能力比较弱,管理不太规范。
2.1.4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生产标准化、产品品化、市场国际化程度低,经营管理落后,投资主体和融资手段单一。
2.2原因分析
2.2.1客观上受限制晋城所处山丘地区,人均耕地少,耕作方式以户为单位,不利于形成规模的种植基地。
2.2.2主观上有差距对农业产业化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统一的、有力的、连续的扶持政策,产业化经营机制还不够健全。
3晋城市农业产业化发展途径
3.1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能力
建立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型的产业化经营基地,大力发展以种养业为原料的食品加工业,加快发展繁推一体化的种业集团,创优粮食产业化的发展环境。
3.2化农业培训,提高科技服务能力
依托畜牧、蚕桑、蔬菜、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六大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政策扶持,化农民培训,提高服务功能,致力形成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特色产业基地,打造带动农民增收的地标性农产品品,为农业产业化打下良好基础。
3.3加特色农业产品基地建设,提升区域特色经济发展能力
根据区域地理和气候优势,搞好区域发展规划,着力建设7个特色农业产业带,即泽州、阳城、高平和沁水四县小麦优势产业带、太行山南端优质玉米杂粮产业带、南牛北猪东西羊健康养殖畜牧产业带、太岳中条两山优质蚕桑产业带、沁丹两河流域无公害蔬菜产业带、丘陵山区优质无公害干鲜果产业带和高垣山区优质中药材产业带。县域特色产业发展要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在区域优势产业带的先决条件下发展特色农业经济。
3.4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提升涉农企业带动能力
通过拉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转化率,增加企业效益,实现产业化新跨越。重点扶持厦普赛尔集团、雨润集团高平新胜公司、绿州大麻、鸿生淀粉、丰田食品、彤康食品、吉利迩服饰、古陵山淀粉等10个龙头企业,覆盖和带动全市六大特色产业发展。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7596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