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江受污染水产品不到广州,生猛海鲜市民可放心吃。昨日,记者从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获悉,珠江捕捞河鲜不及广东市场的1成。而黄沙水产市场也透露,该市场河鲜主要来自珠三角,而广西方向供应广州的水产主要是贝类海鲜。因此受污染水产不会有流入广州市场的风险。
作为水产大省,广东已经告别依赖珠江方有河鲜的日子。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副局长刘添荣接受本报采访的时候表示:“广东水产品产量约为300多万吨,珠江水产品只有十几万吨,来自珠江的淡水河鲜不及整个水产品市场份额的10%。”而此次发生污染的区域限于贺江流域,其仅仅是珠江的支流之一,捕捞量更加少之又少。
珠江中水产品不仅少,而且品种比较杂,大部分不是市民经常食用的。珠江水产研究所教授李新辉告诉本报,以前珠江中,“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占据主要地位,另外还有“鲈、嘉、、鳜”“四大名鱼”。但如今对生态环境要求不高的杂鱼成了珠江的主角,如赤眼鳟、鳊、鲤鱼等占可捕鱼类的六到七成。
广州黄沙水产市场副厂长、市场经营部副经理林良智昨日告诉本报,先广西方向供应广州的水产中,多是海鲜,且以咸水的贝类为主。其次,黄沙水产市场中的河鲜多来自南番顺(南海、番禺、顺德)和其他珠三角区域,封开的河鲜是几乎不到广州的。
林良智介绍说,该市场会不定期进行抽检,项目包括重金属等,目前未见风险,因此市民可放心吃生猛海鲜。据了解,其实鱼类铊中毒后会死亡,因此要想避开风险,多吃生猛水产,少吃鱼干或者吃安全途径进来的鱼干就行。据悉,受前一段时间佛山部分渔农向鱼干喷洒农药事件的影响,广州市面上鱼干市场已经相当萧条。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734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