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陈万权介绍,小麦条锈病是非常古老的病害,据推测,大概有四到五千年的历史。由于条锈病菌的夏孢子能随高空气流远距离传播上千公里,而且其发生危害具有长期性、流行性、变异性等特点,所以条锈病有效防控已成为长期的国际性难题。
陈万权认为,我国防治小麦条锈病不能年年应急、年年急,要从寄主、病原和环境三个方面寻求治本之策,建立病害持久控制的长效机制。先要弄清病菌的变异机制,培育持久抗病品种,解决品种抗病基因单一化问题;其次要围绕菌源基地的综合治理,开展协同攻关、联防联控,针对不同区域病害发生危害特点,因地因时制宜地组装和优化综合防控技术体系与模式;第三要通过技术培训与媒体宣传,提升农民的认知水平和操作技能,通过专家指导与示范带动,提高农民科学防病技术水平,通过政府主导与行政推动,扩大防病技术的应用规模和应用效益。
陈万权表示,农业科研工作具有特殊性、复杂性和长周期性,任务十分艰巨。它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只有一年又一年的坚持;没有高楼大厦的奢华,只有田间地头的守候;没有激情澎湃的刺激,只有孜孜不倦的试验。作为一个农业科研工作者,服务的产业是庞大的农业、服务的对象是贫穷的农民、服务的场所是落后的农村,使命要求我们必须发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必须具备长期坚守、执着追求、永不放弃的求实精神和不图名利的奉献品格,必须要有团队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大力开展科研协作,要深入农田接地气,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为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贡献毕生精力。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846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