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城郊及低热河谷地区自然条件优势,做大菜篮子工程。近年来,罗平积争取国家、省、市的惠民扶持资金、加大科技培训,在县城龙王庙水库周边、九龙河畔及一些水源条件好的地方,引导支持蔬菜大棚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在龙王庙水库的蔬菜大棚区,韭菜、番茄、辣椒等应有尽有,大棚里的香芹正值釆收时节,老远就能闻到阵阵清香,张育贵夫妇正在大棚里采收香芹,闲聊后方知,张育贵是罗雄街道九龙居委会红学村人,2000年建了一个大棚种蔬菜,如今已发展到40多个大棚,18亩地。“大棚虽然造价高,但容易控制温度和湿度,种出的蔬菜病虫害少,周期短”,张育贵说。目前,罗平县争取的两批中央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蔬菜产业项目工程已落地,如今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8.5万亩,产值3亿多元。除传统的烤烟、小黄姜、玉米、水稻,罗平还引进了鲜花、魔芋、三七、金银花、万寿菊、高粱、薏仁、石斛等高原特色经济作物,2013年农业总产值71亿元,力争2015年突破120亿元。
借助国家对农业机械购置的补助政策,大力推广机械化农业。从人挖牛耕到机械化耕种,无论是春耕还是秋收,在罗平的田间地角都可看到现代机械的影子。在腊山街道坡衣村委会坡衣村,家家门前晾晒着玉米、谷子,村民们忙里偷闲,三五成群聚在一起闲聊。在赵门勇家院子里放着一台中型旋耕机,“我们村还有两台大型旋耕机,耕地都是机器,去年菜籽全部是机子收割,现在种地比以前省事多了”,赵门勇指着旋耕机说。在富乐镇必米村委会必米村见到的又是另一番情景,田间路头都是小拖拉机的影子,“别小看它,路上拉东西,地里耕地快”,村民李光庆说。必米村大都是山地,大多数农户都购买了小型的旋耕机,价格不贵,拉车、耕地两不误。自2004年国家实施农机购置补贴开始,罗平就加大对购机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好培训、维修一系列售后服务工作,人们购买农机的热情日益高涨,全县目前拥有各类农业机械191410台,其中耕整地机械达21359台,机械总动力为288411瓦特。全县烤烟、油菜、玉米都实现全程机械化,90%的耕地实现了机械化耕作。
借助农业的规模生态效应,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油菜籽在罗平的种植历史悠久,1999年罗平县委政府慧眼识珠,以节为媒,以花为介,举办了届国际油菜花文化旅游节,使油菜这一传统农业转向观光农业,如今罗平县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油菜花文化旅游节,旅游带动战略取得显著成效,游客数量从1999年的36万人次上升到2013年的138.52万人次。油菜的种植从坝区向山区辐射,面积从1999年不足15万亩发展到如今的近80万亩,产值近7亿元。2011年,罗平县又引进高粱种植,打破旅游受季节影响的瓶颈,填补了罗平夏秋旅游的空缺,如今高粱的种植面积逐年上升,红高粱已成为当地又一农业景观特色游,为当地新增了一条农业观光旅游特色线路。如今,庄园经济在罗平又成为一个引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罗平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正进一步提速。
文章来源:www.efuping.com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083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