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行业动态 >> 浮山县构建现代农业“绿色旗舰”

浮山县构建现代农业“绿色旗舰”

时间:2014/11/4 17:59:31来源: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1591

      在广袤的浮山大地上,发挥区位优势、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企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的旋律已经奏响。置身浮山县,无论是循环农业的蓬勃发展,设施农业的遍地开花,还是特色农业的精彩纷呈……处处可以让人感受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气息。

      如何打破传统农业的壁垒?如何凸显浮山农业发展的特点?

      浮山现代农业的“绿色旗舰式”,就是一份满意的答卷。

      循环农业“跑”农业转型升级

      “以前农户的玉米芯都是采取焚烧的方式来处理,全部浪费了。如今,我们公司每年收购玉米芯达两千多吨,不但减少了污染,还为农户增加了收入。”浮山县玉杰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田国鹏告诉记者。除了收购外,他们还计划建设玉杰玉米合作社,将玉米种植的管理技术、肥料供应、统一收购等环节都结合起来,充分提高玉米的生产效益。

      随着玉杰食用菌项目正常生产、玉杰牧业万吨饲料加工项目的投产运行、玉杰牧业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建成使用,玉杰现代农业循环经济链条已经全面形成。

      浮山县玉杰现代农业循环经济项目,以食用菌产业为核心,不断提高回收、分类、加工、利用一体化水平,使链条中的各产业之间、各环节之间形成互动,构建起 “微生物—植 物—动 物—人”完整的绿色循环生态链。企 业 遵 循 资 源 减 量 化(Reduce)、 产 品 再 使 用(Reuse)、 废 弃 物 再 循 环(Recycle)的“3R”原则,利用玉米芯种植食用菌,食用菌的废菌糠加工饲料,饲料养猪,猪排泄物施种玉米,玉米和玉米芯再次做饲料和种植食用菌,构成了闭路循环,具有高资源利用率和低的废弃物排放量,引浮山县现代生态循环农业不断转型升级。

      其中,玉杰食用菌项目主要生产有机食用菌杏鲍菇鲜品,年产可达2400吨以上。玉杰牧业万吨饲料可全部转化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产生的1万吨废弃菌糠,达到资源综合利用、循环发展的目的。玉杰牧业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可达到年存栏生猪1万头、出栏商品猪3万头,出栏商品肉羊1万只,2012年企业被确定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

      设施农业示范引导铺就“生金路”

      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如何提高农民的收入,始终是浮山县委、县政府急需解决的难题。

      2010年,浮山县经过认真研究,决定以张庄乡的农业综合开发为突破口,在交通便利、水利资源丰富的陈庄村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此后,该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严格标准、打造精品”的原则,把设施蔬菜作为“一村一品”和“一县一业”主攻方向,换届不换思路,换导不换产业,全力推进实施。

      4年来,浮山县整合财政、农业、科技、林业、水利、农业开发、扶贫等涉农部门资金,累计拿出了4500余万元用于连片设施蔬菜园区建设,县财政每年都在预算中划拨500万元专项用于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仅在2013年,该县对设施蔬菜产业的投入就超过1000万元。

      走进浮山县陈庄村,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延绵上百米,场景蔚为壮观。大棚里,菜农施肥、收菜,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张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浮山县印象田园生态农业项目的个板块。今年,浮山县将投资1亿元,围绕“打造临汾绿色生态屏障和休闲度假后花园”发展思路,依托“印象田园”生态农业示范园区,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高效建设”的原则,大力发展休闲生态旅游产业,包括设施农业体验区、锦绣园林观赏区和休闲养生度假区三大板块,年内将加紧锦绣园林观赏区和休闲养生度假区建设力度,到2015年底,建成集休闲、采摘、游乐为一体的田园旅游区。

      同时,浮山县还建设成春秋大棚1050座,占地1550余亩,辐射全县张庄乡、天坛镇等6个乡镇、19个行政村。在农业技术的支撑下,现在春秋大棚种植采取以春提早西(甜)瓜和秋延后西红柿种植模式,一棚两用,大地增加了土地产出效益,也大幅提升了农业的收入,成为当地农民的主要收入。

      特色农业成为农民增收新亮点

      “充分发挥我县地理生态优势,打造特色品,发展特色有机农业,建设美丽富裕新浮山。”浮山县县委书记孙京民在全县有机农业研讨会上信心十足。

      去年,浮山县邀请多位教授专家对全县的九个乡镇,十多个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了全面考察论证,结论为浮山县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条件非常适合发展有机农业。

      在浮山县米家垣乡的建福谷子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谷子示范田里,紫外线捕虫等高科技设备运用到了谷子种植生产中。合作社负责人陈忠忠介绍,现在他们的示范田采用了“地膜覆盖+物理杀虫+配方施肥+化控间苗+春秋保墒+叶面施肥”六项技术,平均亩产可达375公斤。今年试验了有机谷子,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已成为谷农增收的重要手段。

      今年,浮山县快速行动,组织相关专家对全县发展有机农业进行了科学布局,合理安排。根据规划全县有机农业项目基地面积达到960亩,有机认证面积达1901亩,涉及农作物主要有谷子、玉米、大豆和蔬菜。在未来几年,浮山县将按照打造“有机农业示范县”要求,大力发展有机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花木业、观光业、药材业等农业产业,让有机农业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除此之外,浮山县的张庄苹果、灵中芦笋、北王三樱椒、中宝脱水蔬菜、寨圪塔端午茶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产业突出特色、以点带面,串起了农民的“致富链”,成为了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巨大“引擎”。

核桃产业锦上添花惠万民

浮山县发展核桃经济林达12.5万亩,挂果面积6.5万亩,核桃年产量达到5362吨。

一项产业能否产生裂变效应,政府在这项产业中的“角色”与“作为”至关重要。

近年来,浮山县按照“政府引导、政策促动、市场拉动、典型带动”的思路,集中连片建成了6.5万亩的优质核桃经济林基地,并专门组建县核桃经济林发展导小组,负责核桃经济林发展的组织、协调、规划、栽植和管理工作。

让核桃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摇钱树”,栽好、管好、服务好还只是停留在产业链条的上游。如何向产业链条的下游延伸,以规模化促进产业化才是持续撬动农民增收的杠杆和产业能否永续发展的支点。

浮山推动核桃产业化的核心思路是: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扶持等措施,鼓励农村带头人和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核桃栽植合作社,创办核桃深加工企业,积打造“龙头+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将核桃加工企业和农民“组织”在一起。
浮山县汉中洋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就是在此背景下涌现出来的一个 “龙头”。近年来,该公司主打产品“七月核桃”参加山西省农博会后广受关注,“核桃露”远销福建、广州、浙江等地。公司通过深加工,核桃的产品附加值提高30%以上,年产值达到5000余万元。更为重要的是,公司依托“企业+农户+基地”的经营模式,同种植户签订供销合同,让广大种植户不再发愁“收了核桃去哪卖”。这种“吹糠见米”的效应让广大农民栽植核桃的热情高涨。

在循环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以及核桃产业的带动下,浮山县现代农业的“绿色旗舰”已经悄然起航。

文章来源:www.efuping.com

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591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