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森林健康这个理念早是由美国提出来的,这个理念刚提出来时主要针对的是森林的病虫害和森林防火,但随着人们对森林健康认识度的增加,森林健康是指森林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达到生态系统稳定的能力,从而使森林充分的发挥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章针对我国当前森林健康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制约我国当前森林健康的发展的因素及加快我国森林健康的途径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前言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态的基础,一个健康的森林并不是没有病虫害、枯立木和濒死木等情况,健康的森林只是把这些危及森林健康的情况控制在一定的水平上,从而使森林的食物链和生物得以维护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上。人类对森林健康的影响是不可避的,但在一定程度范围内人类对于森林健康所造成的影响森林是可以承受和自行恢复的,健康的森林是能够保障发挥多种效益的,而不健康的森林却无法实现各种效益的充分发挥,各项水平都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要想保持森林的健康状况,需要加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将森林健康融合到森林生态系统管理当中,加对森林健康的监测工作,建立和健全的森林健康监测系统,将森林健康作为林业发展的战略性计划。
1当前我国森林健康的现状
随着美国在森林健康方面所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美国的大部分森林都处于健康的状态当中。随着人们思想和理念的改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森林健康的重要性,人们开始关注对森林的保护工作,加对森林的培育力度,使森林向多功能、多目标、生物多样性的健康方向发展。为此,我国在关于森林健康方面制订了相应的标准和指标,从而分别从生物多样性、地力维护和森林健康等多个方面建立了综合性的衡量依据。另外,我国还在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建立了森林健康的示范点。开始探索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森林健康模式。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经营类型来发展林业,同时还要实现改善和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双重任务,目前这些示范区基本已经建设成型,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充分表明我国在森林健康模式的探索方面迈出了很关键性的一步,通过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示范区的成功,森林健康模式将不断的向其他地区扩展开来,从而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
2制约我国森林健康的因素
2.1过去造林品种较为单一
前些年,我国号召植树造林活动,虽然植树造林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当前造林时苗木品种较为单一,这样就形成了大片的纯林,这些纯木苗木品种单一,生物种类也较少,一旦发生病虫害则很难得到很好的控制,发生森林火灾也很难控制,使森林面临严重的威胁。
2.2过去造林没有达到适地适树的原则
在过去造林中,没有因地制宜的进行,从而造成树木因不适合当地的气候条件而变成老头树,无法健康的生长,同时这些老头树也成为病虫害发生的重要源头。
2.3林分质量较低
单一的树种和没有进行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造林,所以森林的综合效益很难得以有效的发挥出来。
2.4人类的破坏
由于人们对森林保护意识的欠缺,我国的森林资源被人类破坏的情况较为严重,天然林和天然次生林的数量由于人为的破坏数量不断的递减,这样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即被打破,很难保持稳定性。
2.5外来物种的入侵
近年来,由于贸易的频繁,在林木交易过程中所携带着许多的外来物种,特别是近几年,这些外来物种的入侵情况更趋严重,对原生植被造成较大的破坏性,由于人们对外来物种的认识度还不够,所以对其病害的发生还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
3我国森林健康的发展途径
3.1营造健康森林
3.1.1科学划分立地类型,实施标准化造林
在实践的基础上,实施林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将各种类型造林模式纳入各级政府地方标准,实行标准化造林,解决“粗放”到“集约”经营的跨越,打好营造健康森林的基础工作。
3.1.2以地带性植被为主,建立多类型植被
地带性植被是大自然经过千百年来“优胜劣汰”的择优选择保存下来的成果,具有很的稳定性。对于能够通过封育恢复及通过人工促进能够恢复原生植被的,应以自然恢复为主,不必要再上外来树种。对无法恢复原生植被的,在营造生态林中应选乡土树种,提高树种适应性。在造林规划中,应择优筛选出一批适合本地区生长的乔灌木,进行优化组合,营造多类型森林,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形成优势互补,良性发展。
3.1.3乔灌草结合,以灌草为主
乔木营造要以防护林为主,减少片状纯林数量。平原农区,应以乔木防护林及丰产林为主,在生态与经济效益问题上,以经济效益为主,重点发展品种杨及果树经济林。沙区要以灌草为主,重点治理沙源,为发展畜牧业打好基础。山区发展要以灌木为主,适当发展常绿树种。
3.1.4加种子繁育苗木工作,促进遗传多样性
长期以来我国大力开展植物造林活动,虽然通过植树造林活动使我们的森林资源得以进一步发展,但在植树造林时存在着苗木品种单一的问题,同时无性系繁殖苗木比例也有所增加,这些问题的存在为森林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成为森林健康的隐患,所以在现阶段,我们应对这一问题进行重视并想办法予以解决,有效的保持物种的多样性,从而使林业资源得以健康的发展。
3.1.5将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贯穿于造林营林始终
在造林和营林过程中,从规划设计开始后的各个环节都应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工作落实到各个环节当中,使其与各环节同步进行检查验收。
3.2促进森林健康
3.2.1加大现有林抚育间伐力度
过去营造标准要求乔木造林1650株/hm2(110株/亩)以上,从现在林分状况看,密度过大。从现存人工林看,土壤水肥供应严重不足,使树木产生恶性竞争,造成林分整体树势衰弱,为烂皮病的大流行创造了条件。现在应立即对林分内枯死及发病严重的林木进行卫生伐,清理病源物,之后应有计划进行抚育间伐,后达到公顷保留株数。
3.2.2提高低产林改造度
过去由于栽植品种不对路及未达到适地适树要求的林分,现在大部分已形成小老头树,并成为森林病虫害爆发的发源地。对这部分林地应进行超度改造,实行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3.2.3改善现有林木采伐方式
在进行采伐时应注重树种的合理搭配,采伐宜采用隔带间伐为宜,从而使采伐后更新的林分形成混合林,使其生态系统得以稳定发展,提高森林健康的水平。
3.2.4加对天然次生林的保护措施,尽量做到任其自然生长,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外来物种的侵入,从而使原生植被得到有效的保护。
4结束语
随着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越来越重视,人们也认识到森林健康的重要性,只有健康的森林才能促进森林的健康发展,使林业资源得以持续性的利用,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使环境与人类达到和谐统一。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522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