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骗取财物
常见的一种骗取钱财的方式就是缴纳培训费。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已经屡见不鲜了,但是仍有毕业生因为求职心切,掉入此类陷阱。这类陷阱外表看上去就是好运的到来,这份你应聘的职位仿佛就是为你量身定制的。一切都没有问题,只是在上岗之前需要你参加培训缴纳一些费用。或者在你辛辛苦苦干了一个月后让你缴纳,如果不交就没有了试用一个月的薪水。一般正规公司在培训方面是由公司承担的,并不需要应征者个人缴纳。但缺乏社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一心想着好好表现而忽略了对公司的了解,往往会掉到这类的陷阱里。
也有丰厚的待遇条件诱使你签了入职合同,这时候一些所谓的各种费用又出现在你面前。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都是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人在年轻的时候往往不了眼高手低,都希望自己有份高薪的工作,有些用人单位就是抓住了这一点,以丰厚的待遇吸引应聘者,然后又以各种不达标为理由扣取应聘者的薪水。再或者打着体检的旗号和不法医院勾结,等你缴纳了体检费后稍微检查下,就让你回家等通知,然后以不合格等理由给求职者带来了经济损失。等等这类手段都只有一个目的—让你掏钱。
二、骗取个人信息
现在网投是求职者投递历的主要途径之一。求职者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发送给一些网站的招聘方以获得面试机会。这时候普遍忽略了对招聘方信息真实性的验证,海量的投递简历成了普遍现象。有些虚假招聘信息就趁此而入,骗取应聘者的个人信息。
有些人一时不太明白,骗取钱财可以理解,骗取信息有什么用呢。其实回想一下你就会发现,可能你有时会接到一些中介的电话,推销东西的电话,可能这些东西根本不是你想要的,你从来没有留下过联系方式,他们却能联系到你,甚至知道你其他的情况,然后不断的骚扰你打扰了你的生活。更有甚者,打着招聘的幌子,骗取应聘者的个人资料后,假冒他人身份申办银行信用卡,然后恶意透支。去年在上海就有一个犯罪团伙运用如此诈骗手段诈骗了四十七万元,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人才市场供大于求,一个招聘职位便可引来无数简历,其中大部分简历都被随处遗弃,一些用人单位会卖给保险公司发展客户。一些商家还和招聘单位联系,获取他人信息以拓宽销售渠道。这些情况都加剧了应聘者个人信息的严重泄漏。
三、骗取低廉甚至费的人工
难以防备的职场陷阱就是利用试用期的骗局了。在试用期是大多数用人单位新人入职的步,时间长短各有不同。这是很正常的一个现象,也是劳动法律法规所允许和认可的。但是也存在着有些企业利用大学生不了解有关的法律法规而非法延长试用期,变相地骗取廉价的劳动力。有些职位招到人以后,却依然对外公开着招聘信息,这一点就需要应聘者注意了,看看是否了解了相关企业的信息。以征用劳动力为直接目的的招聘陷阱就会出现恶意克扣薪水,一到转正就会辞退。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用人单位和应聘者之间并没有签劳动合同就开始了试用期。试用期的结束也结束了低廉劳动力的利用。
在试用期后,以考核不达标等各种理由辞退求职者,还把责任推到求职者身上,求职者往往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但是用人单位又不用负任何法律责任。或者以给求职者机会为由,发很少的薪水来继续榨取廉价劳动力,熬不过的新人会离开,但是又会有不知情的求职者继续补上来。更有甚者以能力考核为由骗取费的劳动力。
除了以上列举的骗局,还有合同陷阱、皮包公司、虚设职位、夸大实力等职场骗局。毕业生在求职时,一定要先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核实应聘的公司真实情况,确定规模和用人需求等再去投简历和面试。不要轻信口头许诺,书面拟定试用期事项。多向前辈取经,吸取前车之鉴。总之,求职多用心,学会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3927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