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提高绥中县玉米单产,结合生产实践,从整地、选种、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阐述了绥中县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玉米是绥中县主要粮食作物,近年来播种面积一直保持在4万hm2左右,占全县播种面积的65%以上,近年来随着年轻劳动力的外出,机械化作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推广,但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同时受传统农耕作业的影响,使绥中县玉米生产能力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在实践生产中存在整地质量差、选种不科学、播种不及时、施肥不当、人工种植密度不合理、疏于病虫害防治等诸多问题,影响了玉米单产的提高。如何解决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绥中县玉米生产中的要任务。
1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
1.1整地质量差
一直以来绥中县整地采用悬耕耙,秋收后不翻地,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用旋耕机旋地,导致耕作层很浅,只有15cm左右,加上上茬玉米茬粉碎效果差,人工清理根茬不彻底,旋耕层土壤过虚、漏气,底层十分坚硬,玉米根系下扎较浅,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差,近年来7—8月遇风雨天气发生根倒伏而造成减产,2013年出现了大面积倒伏,倒伏面积达到0.67万hm2。
1.2选种不科学
由于市场玉米种子品类繁多,加上经销商示范地高产的参照,购种时出现了示范地高产品种在局部地区的抢购,结果忽略了品种对地势、土质的要求,造成单产较低。如燕州558在2012年绥中地区的推广中就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在沙河镇的示范地该品种生长中表现出根系发达、抗倒伏等特性,单产达到了13.5t/hm2以上,而农户种植过程中,不能因地适宜,结果盲目以示范地为参照,结果2013年农户种植中,大多地块单产在7500kg/hm2左右。
1.3播种不及时
由于整地时间早,加上绥中地区春季少雨,播种时墒情严重不足,加上绥中地区大多数地块水源不足,无法浇水,出现了等天下雨,延期播种(一般整地在3月末至4月中旬,播期延至5月1日后)。2012年花期遭遇了雨季,2013年花期遇到干热风,由于玉米授粉不好,造成了大面积减产。
1.4施肥不当
随着测土配方施肥的推广,在试验示范地进行的很好。但在实际生产中技术应用不到位,导致种植施肥过程中只重视氮、磷、钾,忽视了微量元素。调查发现,大多数农民施氮磷钾(含量16-16-16或17-13-14)复合肥750kg/hm2作底肥,种、肥一起下。苗期追施尿素300kg/hm2,雨前表面撒施。
1.5种植密度不够
随着农村年轻劳动力的外出,出现了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雇人人工播种,在种植过程中普遍采用单垄单行种植模式,垄距55cm,理论株距一般在30cm以上,实际种植中株距偏大,栽植株数4.5万株/hm2左右,高株数在5.25万株/hm2。部分用小型拖拉机气吸式播种机的,很多地块出现了缺苗断垄,但很多农户不补苗。
1.6疏于病虫害防治
除了种子包衣,播后苗前使用除草剂外,整个生育期基本上疏于病虫害的防治,造成了玉米大面积低产、减产[1-2]。
2改进方法
2.1整地
种前改旋耕(浅耕)为深耕,犁地深度达到30cm左右。打破犁底层,并且增施有机肥,从而使耕作层变深,改善土壤结构,提高玉米产量和抗灾能力[3]。整地时间不宜过早,播前3~5d整地,有利于保墒,不荒墒。
2.2选种
结合山地、平底及土壤类型选择适宜的紧凑耐密型玉米新品种。种植紧凑耐密型玉米良种,可以增加株数、穗数,有利于高产。经近几年试验示范,适合在绥中地区种植的玉米品种有辽单565、辽单572、郑单958、沈玉21、丹玉605、良玉99等。
2.3适时早播,精量播种
适时早播可做到抢墒播种,既有利于趁墒出苗,又可避过当地8月的雨季和干热天气,使玉米授粉受精良好,获得丰产。绥中县4月5—15日5~10cm土层温度稳定在8℃时,即可播种。可采用“二比空”栽培模式,这种种植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密植与通风透光的矛盾,大地提高玉米的光能利用率,充分发挥密植品种的增产作用。也可采用覆膜栽培技术(选用宽70cm的地膜,膜上种植2行,即(60cm+40cm)×2模式,该模式在新疆地区应用较为广泛,技术比较成熟,机械设备配套完善,有条件的地区可直接应用膜下滴管技术),覆膜栽培具有明显的增湿、保墒、保肥、抑制杂草生长、减少虫害、促进玉米生长发育、早熟、增产的作用。
随着国家农机具补贴等多项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绥中县农业机械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生产中应积采取机械播种,农机农艺相结合,做到精量播种,达到苗齐苗壮的效果,实现节本增效[4]。
2.4测土配方施肥
根据绥中县土肥站的测土数据和施肥量(即测土配方建议施肥卡),结合实际,科学施肥,做到农肥、化肥、微肥三结合;底肥、种肥、追肥三结合。追肥打破以往的表面撒施,结合中耕深施。
2.5加病虫草害防治
2.5.1苗期病虫害防治。除了种子包衣和除草剂封闭外,应该加各个时期对病虫草害特别是虫害的防治。苗期3~5叶时喷施1次高效氯氰菊酯,可有效防治地下害虫、灰飞虱、蚜虫等虫害,同时也是减轻玉米粗缩病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
2.5.2玉米螟、粘虫的防治。近2年,绥中县主要以植保部门依靠国家政策,对玉米螟、粘虫等重大虫害开展统防统治。植保部门在实施统防统治的同时,通过培训、现场会、发放明白纸等各种途径加大宣传力度,使农户重视玉米螟、粘虫的危害,加自发防治意识,由单一的植保部门开展的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为统防统治与群防群治相结合,确保玉米丰产[5]。
2.6收获
适时晚收,清除残膜。
3参考文献
[1]王四娃.太原市小店区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农技推广,2013(8):23-24.
[2]路明鉴,郗登宝,魏秀英,等.长春市耐密型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5):119,122.
[3]王立勇.建平县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现代农村科技,2013(18):12.
[4]天瑞芳,邓学福,于兴昌.甜玉米种植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07(4):11.
[5]吐迪汗,徐艳丽,玛丽亚木.博乐市玉米种植存在的问题与采取的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6):58.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854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