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土豆做成大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14日在重庆巫溪县开幕的第十五届马铃薯大会吸引上千人参会,其中包括来自韩国、荷兰、比利时等10个国家的上百名农业专家。
马铃薯在巫溪被称为洋竽,别名土豆,种植历史悠久,当地多雨、雾重、寡照的气候条件宜于马铃薯生产。巫溪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脱毒马铃薯种薯,除满足当地推广外畅销云南、四川、贵州、湖北及内蒙古等马铃薯主产区,成为西南地区大的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基地。随着脱毒种薯的推广,巫溪全县马铃薯产量倍增,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作为马铃薯大会的子展会,在马铃薯全产业链展览展示会上,数千平米的展厅内外入目皆见琳琅满目的马铃薯及马铃薯制品,令人目不暇接。“小小的土豆‘改头换面’后登上大雅之堂,真是土豆不‘土’,洋芋更‘洋’”,展会工作人员言语间颇为自豪。
据了解,大会期间,国内外众多马铃薯专家就马铃薯遗传育种、栽培技术、加工技术及资源综合利用等问题进行了交流,《马铃薯产业与我国农村区域发展的思考》、《重庆农业与马铃薯》、《巫溪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成就与战略思考》等系列主题报告直指共同议题:如何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成立于1971年的国际马铃薯中心总部设在秘鲁都利马,是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下属的15个国际性农业研究机构之一。该中心主任卢肖平在采访中称,“我们相信小土豆能够做成大产业。是世界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大力发展薯类生产对保障世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薯类作物还具有经济作物功能,是加工业的重要原料,已成为农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此次大会必定能够给乃至亚太地区马铃薯生产带来新机遇。”
据悉,为期四天的马铃薯大会还将举行马铃薯专列发送、投资订单签约仪式、高端论坛、参观参摩等系列活动。
马铃薯大会由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倡导,是在始于1998年马铃薯专委会年会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性马铃薯学术交流研讨会,每年一届,旨在推进马铃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迄今已在北京、辽宁、陕西、内蒙等地成功举办14届。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950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