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以来,芹菜价格一直成为业内一大热点话题:随着春季天气回暖,芹菜大量上市,由于今年不少地区芹菜种植规模大、产量高,芹菜价格呈现“跳水”之势。甚至有人戏称,价格便宜的代名词将会从传统的“白菜价”变为“芹菜价”。然而,芹菜行情究竟如何,“芹菜价”又是怎么造成的?
据了解,由于大部分地区去年芹菜价格比往年高出不少,让许多菜农尝到了芹菜的甜头,改种芹菜、扩大种植规模的人不在少数,直接导致今年芹菜产量激增。随着春季芹菜集中上市,价格也一降再降,不少地区几十万斤的芹菜遭遇滞销之困,价格低至几分钱却依然无人问津。
另外,气候也是直接影响菜价的重要因素。由于去年的暖冬天气,使得露地种植的芹菜生长周期缩短,和大棚芹菜几乎同步上市,导致市场上的芹菜大大多于需求量,价格跌至谷底。
如此一来,芹菜就是在遭遇了价格“暴涨”之后又很快遇到“暴跌”,受到价格杠杆的驱使,农民种植的盲目性直接导致了今年芹菜大量滞销、菜农损失惨重。然而,这一价格怪圈早已不是次出现,倘若要避蔬菜大规模滞销现象,更重要的是加对分散种植的农民的引导,开辟更多让农民获取市场价格信息的渠道,让生产地与销售地信息对等、同步,才能避市场规律的滞后性以及种植的盲目性。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617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