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平邑县位于沂蒙山区西南部,有大小山峰1076座,多呈西北—东南走向,这种地形适合各种水果、中药材的培植和生长。几百年来,传统的果品业和中药材产业依靠农民辛勤的双手延续发展,形成了规模,成为农民发家致富的“摇钱树”。
凡是了解平邑县概况的人都知道,该县在特色经济发展方面有三大产业:中药材、果品、罐头,特别是中药材(金银花)和果品的种植都有300多年历史,无论是种植面积还是产能都在不断增加。由于农民没有注意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重要性,只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劳动着。因此,当地中药材和果品产业有产量、无销量,有数量、无产值,让平邑县中药材和果品业久居“闺中”无人识。
2002年,在非典疫情流行期间,群众知道了金银花的药效,使在国内本不出名的金银花价格一夜之间暴涨十几倍,农民培植中药材的积性提高,在该县的流峪、郑城、临涧、白彦、保太等乡镇的田间坝头都种上了金银花及其他中药材。
武台黄桃和天宝山山楂的种植区域主要为平邑县的武台镇和地方镇。前些年果农们没有统一的组织来管理,都是单个作战,有规模但形不成联营发展,果品产业发展状况和中药材差不多,仅限于县内自产自销。尽管果农们汗水流了不少,可腰包就是鼓不起来。正像果农刘进喜所讲的那样:“年年种果树,白天一身汗,夜里天天盼,希望有个好收成。收成来了,可果子太多又卖不出去,真是愁白了头。”
位于平邑县地方镇的罐头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2000年以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现已形成以地方镇核心区为中心,周边辐射36个行政村、覆盖面积8平方公里的产业聚集区。平邑县将该产业列为该县主导产业加以重点扶持,并以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为发展方向,以建设大、世界知名的国际罐头集散地为目标,在地方镇规划建设了集加工、展销、质检、仓储、物流、供热、污水处理等于一体的“(地方)国际罐头城”。
三个产业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没有闻名的子,也没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也是制约三个产业发展的瓶颈。平邑县工商局在帮助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于是组织市场监管人员开展企业走访和座谈交流活动,通过调查了解、现场指导,摸清产业发展的状况,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为三个产业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过3年的努力,平邑金银花、武台黄桃、天宝山山楂等4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台黄桃为两件商标)先后成功注册,蒙水商标(罐头)被认定为。一时间,久藏沂蒙山区的中药材、果品、罐头产品走向了,奔平邑而来的有各地的客商,还有大量订单,当地特色产品的产量、产值也有了质的飞跃,成为平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前不久,平邑县流峪镇鑫城村金银花种植户孟庆启告诉笔者:“由于天旱,俺家的金银花减产了一半还多,亩产也就50来公斤。好在咱平邑金银花名声在外,很多客商来抢购,价格现在涨到了100多元一公斤,比去年高了两成多。”
随着平邑中药材在国内知名度的提高,各地的客商云集平邑采购,每逢金银花采摘旺季,只见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漫山遍野的采摘大军令人感叹。目前,平邑金银花质量上乘,有效成分高于其他地区,年交易额逾4亿元,居之,该地是目前我国大的金银花集散地。
在武台黄桃和天宝山山楂丰收季节,省外的客商和地方镇罐头生产加工企业的运输车辆来来往往,带来的是农民的希望,留下的是丰收的喜悦,运走的是来年的盼望。在平邑县工商局的具体指导帮助下,武台镇成立了新发、玉泉、鲁冠、利民等黄桃、葡萄专业合作社11家,通过工商部门的现场指导、政策帮扶、联营协作,建立了共同发展的市场平台,提升了平邑果品和中药材发展的空间,成为经济建设中的新型“航空母舰”。
现在,平邑金银花种植面积达65万亩,年产干花1750万公斤,种植面积和产量占的60%以上。武台黄桃80%实现未产先销,武台镇已成为“沂蒙黄桃之乡”,黄桃种植面积超过4万亩,年产量逾10万吨;地方镇拥有罐头加工及相关企业120余家,出口企业7家,规模以上企业37家,罐头十企业2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有1件、山东省着名商标11件,年加工各类罐头70万吨,年产值达65亿元,年出口创汇1.2亿美元。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102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