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农检中心 >> 中山市加蔬菜基地建设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中山市加蔬菜基地建设保障蔬菜质量安全

时间:2015/7/28 12:15:04来源: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1331

一直以来,中山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非常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把之纳入“菜篮子工程”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坚持加大财政投入,合理规划蔬菜种植整体布局,大力推动蔬菜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稳定蔬菜产品自给能力,目前全市蔬菜常年种植面积9万多亩,复种面积超30
万亩,每年总产量可达50
万吨,基本满足了市民“菜篮子”需求。与之同时,不断化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用药的意识,切实加了蔬菜检验和监管工作,从源头上保证了蔬菜质量安全,确保让广大市民吃上放心菜。


部门声音


建立蔬菜产品会员制配送直销平台


中山蔬菜产业近年来稳定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与问题。主要体现在几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蔬菜种植面积日益减少,保障蔬菜产品供应的压力进一步增大;规模蔬菜生产基地不多,目前还是以千家万户分散经营为主,难以发挥品效应;蔬菜产品生产季节性、区域性不平衡,生产和价格波动较大;蔬菜产品销售方式手段相对落后,制约了蔬菜产品的流通和产业化水平的提升等。


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从几方面着力,稳定和发展我市蔬菜产业。一是完善城市郊区与优势产区基地布局,稳定蔬菜种植面积,继续加重点蔬菜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扶持扩大蔬菜大棚种植面积;二是继续完善蔬菜产品流通体系,加蔬菜批发市场改造、建设,以及蔬菜产品冷链储运设施建设;三是采取政府扶持与市场引导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建立多种形式的蔬菜产品会员制配送直销平台;四是大力推广蔬菜标准化生产,引导全市蔬菜生产向无公害、绿化、有机化方向发展,不断提高蔬菜生产经营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信息化水平,不断完善和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进一步提升蔬菜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力推规模化基地化种植稳定蔬菜产品自给能力


白菜、菜心、茄瓜、油麦菜、西红柿、芹菜……尽管是初冬时节,天气已明显较凉,但踏进中山蔬菜主产区民众镇和坦洲镇的郊外,仍能见到各式各样的蔬菜长势正旺,绿油油一片,生机勃勃。


“这个时候,天气很适合蔬菜生长,品种也丰富。”坦洲镇农业专家梁容森告诉记者,坦洲大力推动蔬菜规范化种植,现有蔬菜种植基地超过10000亩,与小水果、水产养殖产业一起,构成了坦洲农业的三大支柱。毗邻坦洲的澳门和珠海,由于受土地资源的产业发展所限,蔬菜自给能力不足,主要依靠外地供菜,坦洲就是两地的主要供应地。


与坦洲相比,民众镇蔬菜产业更显规模,全镇蔬菜面积超过16000亩,大多连片规划经营,实现了蔬菜种植的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我们每年的蔬菜产量约7万吨,相当部分出口国外和港澳地区,主要供应中山城区和周边各地。”


坦洲和民众镇是我市的蔬菜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随着城市人口快速增长,蔬菜需求量随之急剧增加,为解决好市民“菜篮子”问题,我市近年来将蔬菜基地建设列入民生实事,加大财政投入推动规模化、基地化蔬菜种植,全市蔬菜常年种植面积9万多亩,复种面积超30万亩,每年总产量可达50万吨,基本满足了市民“菜篮子”需求。蔬菜产业的发展,也对农民增收、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农产品结构发挥了重要作用。


经多年发展,目前我市30亩以上的蔬菜基地有12个,合计面积超过3000亩,涌现了食出公司开心农场、大涌镇安健菜场、坦洲镇良胜菜场、神湾镇友合城信菜场、沙溪镇九五蔬菜种植场、民众镇的安康农场、东凤镇百年乐菜场、三角镇爱民食品公司基地、三乡镇的德农场、沙溪镇阮敬德通菜种植场等。这些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优质、安全蔬菜产出量不断增加,产地市场和营销体系逐步建立,保障主城区蔬菜供应和平抑蔬菜价格功能不断增。


在政府和农业部门的支持引导下,各大蔬菜基地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开发、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新技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越来越多的农民在政府的引导下,由蔬菜龙头企业或专业合作社牵头,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发展生产,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完善质量检验检测体系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


食品质量安全是当前老百姓关注的焦点。作为日常餐桌上的主要食品,蔬菜质量安全更受广泛关注。


据了解,过去个别地方出现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现象,主要是受气候反常影响,蔬菜病虫害增多,农药使用频繁,加上蔬菜价格飙升,部分菜农受利益驱使,蔬菜喷施农药后未过安全间隔期便收获上市。


我市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视蔬菜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头等大事,从组织导、队伍建设、经费保障和建立基地上抓紧抓好,做到守土有责,确保一方平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日益提高。在近年来的检测中,蔬菜合格率稳步提高,农药残留合格率超过97%。连续10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一方面是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近年来,我市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不断完善。2003年,组建了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中心
(现更名为“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并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认可和省计量“双认证”。在24个镇区建立了农产品检验检测站,2011年部分镇区还配备了更为先进的检测设施,全市有19个农业企业(基地)以及13个农产品批发市场也相应建立了农产品质量检测室,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检验检测”体系已基本形成,“三级检验检测”体系,为年可检测超过50万个蔬菜样品,实现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把关。


一方面是切实加了农业执法,化监督管理。各级农业部门经常开展放心农资下乡和农资打假专项行动,化和规范农资市场,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等违法行为,确保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同时,不定期举办农业生产技术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培训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和安全用药的意识,推动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从源头上防止蔬菜质量安全事故发生。


同时,积宣传引导全市各大蔬菜基地都大力实施规范化、标准化种植,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如食出公司开心农场对选种、育苗、田间种植、采收、加工等一系列流程都制定了严格的、符合出口的质量控制标准,构建了“品质保证链”。在用药方面,做到尽可能不用药,如要用也一定只用国家许可的低毒性农药,在用肥方面,全部用有机肥,他们的蔬菜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水平。再如民众镇的安康农场,实行大棚有机种植,建立了完备的食品安全监测体系,按照出口标准、商检局的相关规定生产高标准、高品质的健康蔬菜。推行“基地+配送”模式,实现农产品即采即卖、从农田到餐台直接对接,为市民提供安全绿色食品,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菜”。


创新流通方式便民惠民为家庭提供配送蔬菜服务


每天早上,食出公司开心农场里一派繁忙景象,大大小小的三轮车和来来回回的工人们将刚从田间采摘下的新鲜蔬菜装上运菜车。“这些菜经清洗包装后,将直接送往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饭堂和家庭用户。”开心农场销售经理苏文昌告诉记者,“市民成为我们的会员后,每周都会有配送人员将新鲜的蔬菜送上门,市民可以足不出户买到我们的放心菜。


近年来,随着蔬菜规模化、基地化、产业化发展的加速,我市不少蔬菜生产基地积创新销售方式,采取了会员制直供配送服务、电子商务等新手段,以更好地方便消费者,让利消费者,减少流通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食出公司开心农场这种把蔬菜从种植基地直接配送给终端消费者的举措,正是我市蔬菜种植企业在流通渠道上的一种探索。除了开心农场,目前,我市如民众农产、安康农场、安健菜场等蔬菜种植基地都通过基地直供的方式,向酒楼、学校、厂企直接供应,减少了流通环节的同时,也更有效保证了蔬菜质量。


食出公司负责人冯铨祥告诉记者,食出公司从2011年开始进入种植业,并创办规模为1600亩的开心农场,以出口蔬菜的标准为本地市民提供蔬菜。从2011年12月开始,开心农场开始设点销售蔬菜,目前在城区有自营摊位14个,另外为机关事业单位饭堂和800多户家庭用户提供会员直供蔬菜的服务。


据了解,目前我市传统的流通方式有以下几种:种是产地批发市场流通;第二种是专业批发市场流通;第三种是农户自产自销。第三种在我市比较少见。由于前两种方式从田园到餐桌都需要经过流通户这一环节,增加了储运和损耗等流通成本,蔬菜市面销售的价格往往水涨船高。近年来,政府通过扶持农贸市场和农产品物流硬件设施的升级改造(包括扶持建立冷库、农产品配送中心、添置电了信息屏和检测室建设),蔬菜产品流通形成了以产地批发、专业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为中心、农产品流通专业合作组织、生产流通大户为主的流通体系。


据了解,民众农产、安康农场、安健菜场等蔬菜生产企业就直接与酒楼、学校、厂企合作,定点供应,既保证了货源,又保证了蔬菜质量。另外,开心农场采取“会员制”的方式,向家庭用户直接配送,目前及时便利店也在尝试这种会员制方式。“网购是今后的一种发展趋势,市民只需要在网上下单,就有蔬菜配送到家门口。”但是冯铨祥却表现得比较谨慎,他认为电子商务需要企业有大的后台支撑和配送体系,依照目前中山市民的消费特点和习惯,电子商务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


今年8月,我市正式成立了蔬菜协会,担任协会会长的冯铨祥表示,市蔬菜协会将通过搭建销售平台,通过推广品经营、农超对接、网上订购、产品配送构建立体的营销体系,使蔬菜的品和安全标准深入人心。同时,蔬菜协会将评选“放心菜生产基地”,推广“放心菜”标志。


鼓励发展“大棚蔬菜”种植打造蔬菜品提升竞争力


今年9月,坦洲良胜菜场申报的良胜通心菜、生菜两个蔬菜产品经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符合绿色食品A
级标准,正式获颁绿色食品认证,实现了我市蔬菜产品绿色食品零的突破。


“依照绿色食品的规范来种植管理的蔬菜,只要洗干净就可以生吃。绿色蔬菜的价格估计将比未获认证的同类产品高出三分之一。”市蔬菜协会副会长、良胜菜场负责人张德邦表示,质量好、放心安全的品蔬菜更容易获得消费者认可,经济效益也更好。


近几年,我市积实施名带动战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比如,沙溪的“反季节通菜”已经做出了业内品,除了本地市场外,还销往广州、佛山、珠海以及港澳等地。位于沙溪镇象角村的沙溪阮敬德通菜种植场,种植的反季节通菜面积大约30亩,面积虽不大,名气却不小,该农场的“大鸡白”品种,通过提纯复壮,口感爽脆,已经成为沙溪通菜的一大品,并辐射带动全镇种植反季节通心菜面积2500亩。


市农业局种植科有关负责人表示,从整体看,我市蔬菜产业是农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市蔬菜生产以分散经营为主等特点决定了我市蔬菜产品较难形成品,产品交货价也相应偏低。而品战略是提高蔬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市职能部门大力帮助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扶持农业企业引进新机械新设施,推广使用新科技,开发新品种,依靠科技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通过制定政策和资金扶持,带动特色产品和优势产品逐步形成规模,产生品效应,增市场竞争力,目前效果已逐渐显现。


提高种植水平、推广设施农业,是提升蔬菜附加值和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也大力推广设施农业,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目前在民众、沙溪、坦洲、三乡等种植大棚蔬菜面积超过1000亩。不仅有力地补充了端天气下菜篮子供应,也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大棚种菜,即利用农业设施和科技结合,人工改变、改善大棚内的温度、湿度等生态环境,提高防范病虫害能力,让蔬菜更好成长。我市蔬菜企业多利用这一优点,重点种植反季节蔬菜,种特定季节“难种或种不出来的菜”,抢占高端市场。如神湾镇友合城信蔬菜种植基地,占地面积共200亩,发展大棚蔬菜25亩。种植的番茄、菜心两大品种,不论长势、品相,都要比露天传统种植的更好。蔬菜大多供港澳等以及本地超市,平均售价经比传统菜高出20%左右。据了解,这个菜场利用了大棚等设施优势,不仅节约人工投入,还实现了反季节蔬菜种植,提高生产效益。“在雨水天气或高热、寒冷天气,大棚蔬菜更显示出优势,现在天气变冷了,大棚种植正是时候。”菜场老板吴容胜对发展大棚蔬菜信心十足,拟明年再扩大10亩面积。


中山评出十大“放心菜生产基地”


引导蔬菜产业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发展


为引导我市蔬菜生产向无公害、绿色、有机方向发展,满足市民对安全、优质蔬菜产品的消费需求,积推进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市蔬菜协会日前正组织开展“中山市‘放心菜’生产基地”评选活动,按高至低分排名,后评选出我市十大“放心菜生产基地”。


十大
“放心菜生产基地”包括:中山食品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心农场、民众镇安康农场、坦洲镇良胜菜场、大涌镇安健蔬菜种植有限公司、神湾镇友合城信蔬菜种植场、三乡镇德农场、民众农产发展有限公司、东凤镇百年乐菜场、沙溪镇九五蔬菜种植场、沙溪镇阮敬德通菜种植场


据了解,“中山市‘放心菜’生产基地”参评主要对象是一定规模的蔬菜种植基地,本着自愿的原则参与。只要蔬菜室外种植面积50
亩以上或温室大棚种植面积10亩以上、基地无污染源、灌溉水质达标、无使用违禁农药记录、产品月度抽检合格率95%以上、对照附件《中山市“放心菜”生产基地自评表》的评分标准自评分在80分以上的蔬菜生产基地方可参与评选活动。


市蔬菜协会了组织专家评审组对参评的蔬菜生产基地进行评审,根据专家评审组对全市各参评蔬菜生产基地的后评分,由高至低排名,评选出我市十大“放心菜生产基地”,并将授予获选的蔬菜生产基地“中山市‘放心菜’生产基地”称号。荣誉称号有效期为1年,并采取年审制度。每年由市蔬菜协会对各“放心菜”生产基地组织开展年审活动,年审通过,荣誉称号才能继续生效。


上一条:没有了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331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