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我们这里马上要建300亩特色蔬菜基地,需要大量劳动力,我可就近打工挣钱了,用不着再往重庆主城跑,还可照顾好老汉和小孩!”18日,春节返乡回来的黔江区鹅池镇学堂社区3组村民蔡中全,掩饰不住喜悦之情,决定留在家乡。
鹅池镇地处黔江、酉阳、彭水“一区两县”交界处,森林资源丰富,耕地肥沃,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农业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许多农民靠外出务工挣钱。
“我们看到了发展短板,正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展适宜产业,”该镇党委书记张崇斌分析,未来的着力点就是在生态保护下加快发展,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为了实现生态保护与发展兼顾,该镇积与区农委、区科协的技术员联系,邀请技术专家实地走访、查看,结合土质、水源等诸多情况量身支招。“鹅池镇的地块多半是梯地,并且小块,土壤为沙黏土居多,保湿性能差,加之水源缺乏等特殊情况,大宗蔬菜没有竞争力,好种植一些适合这一特点的特色蔬菜,用特色赢得市场。”该区科协主席刘德瑜经过给出了建议。
“我们从2012年开始,在徐家寨尝试了建立现代农业园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产业,效果还可以,农民既收租金还挣工钱。”张崇斌很满足,“今年要在学堂社区建立300亩特色蔬菜园,走特色产业路,将会吸引更多的农民就近打工,相信会给他们带来更多实惠”。
张崇斌指出,该镇坚持生态保护与发展生态特色农业并举,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优先发展思路,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水分等没有受过污染的优势,与重庆客商联合建设特色蔬菜园区,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错位发展特色精品蔬菜,力争建成全市大的特色蔬菜基地,打造成全区蔬菜基地闪光点。
据了解,今年,该镇在继续抓好徐家寨现代农业园区基础上,按照“规模化、标准化、特色化”发展模式,致力于学堂社区300亩特色蔬菜园区建设,将引进紫白菜、黑椒、芥蓝、紫芥菜、孢子甘蓝、紫生菜等国外特色蔬菜品种,带动全镇生态农业健康发展。同时,特色蔬菜园区建立,会解决附近近百农民的就业,让更多的农民工实现就近务工增收。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956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