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示范专区 >>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长春市荣获“优质粳米之都”称号

从吃不饱到吃得好——长春市荣获“优质粳米之都”称号

时间:2015/8/18 9:12:29来源: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789

  8月13日,长春市荣获“优质粳米之都”称号,作为一名曾在粮食行业工作的长春人,由衷地感到高兴与自豪,也深深感受到其沉甸甸的分量。这是一个实至名归的称号,凝聚着吉林人祖祖辈辈的智慧与汗水,实现了几代粮食人梦寐以求的夙愿。

  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基本的东西,一天也离不开。纵观五千年历史,爆发过大大小小无数次农民起义,尽管每次具体原因不同,却有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老百姓食不果腹,走投无路,揭竿而起。粮食不但在民生上,在军事斗争中也占据重要位置,自古就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之说。

  新成立后,百业待兴,党和政府把人民群众吃饭问题当作头等大事。毛泽东同志说:“一个粮食,一个钢铁,有了这两样东西就什么都好办了。”然而,千百年来都未曾解决的问题,解决起来谈何容易?上海解放初期,粮食供应异常紧张,不法商贩囤积居奇,粮价一天三涨,以致闭门休业,拒不出售,这座大的工业和金融城市,居民一度陷入恐慌。上个世纪50年代,生产力低下,再加上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粮食问题一直困扰着华夏大地。那个时候的国人,无论早晨、中午、还是晚上,也无论什么地点、什么场合,两人见面问候的句话就是“你吃了吗?”为了保证四亿五千万人有饭吃,中央政府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政策。由此,人的身份便划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农民种出来的粮食去掉“三留”(口粮、种子、饲料),全部卖给国家,称之为“交公粮”;生活在城镇的非农业人口,则由政府发放粮食供应证,俗称“粮本”,统一供应口粮。对于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分别规定不同的供应标准。那个时候的长春,10岁以下儿童每月8市斤,普通市民每月27.5市斤;学生则分为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工作人员分为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而在体力劳动中,又分为轻体力劳动者和重体力劳动者,以此来解决粮食总量不足问题。由于各省之间粮食产量、品种和人口数量的差异,难以实现综合平衡,粮票应运而生。一种为粮票,由国家粮食部发行,各地通用;一种为地方粮票,由省级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发行,只能在本行政区域内使用。凡异地出行,不仅要带钱,还必须带上粮票,二者缺一不可。对于城里人到外省出差,需要到当地粮店用口粮或地方粮票兑换粮票,虽然一斤抵一斤,但要相应扣掉数量少得可怜的细粮和食用油(长春市每人每月4两)。乡下人进城看病,走亲访友,只能用鸡蛋等农副产品私下换些粮票,以保证进城后有饭吃。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我国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加上对前苏联还债,年轻的共和国经历了困难时期。为了弥补口粮的巨大缺口,以土豆、地瓜为主食的“薯类折粮”和以萝卜、白菜充当主食的“瓜菜代”成为普遍现象,浮肿、营养不良,是那个年代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增产粮食,河南林县人民战天斗地,硬是在崇山峻岭中凿出一条“天河”——红旗渠。时任河南省委书记刘建勋视察时,内心受到烈震撼,当场提出奖励爆破队长,问其要什么?爆破队长毫不犹豫地回答“两大碗面条”。记得中原某省冬季征兵,长对前来应征的一个小伙子说:“当兵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你能做到吗?”小伙子回答说:“我不怕苦,也不怕死,就怕饿。”可见吃饭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重要!

  时光流入到70年代,粮食问题虽有所改善,但人的温饱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了尽快提高粮食产量,国家提出了“上纲要、跨黄河、过长江”,即粮食亩产达到400斤为“上纲要”,500斤为“跨黄河”,800斤为“过长江”。尽管群众有需求,中央有要求,但是,当时的生产关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有限,我国粮食产量没有大的突破。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生产积性,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粮食产量显著提高,先后登上了三、四、五亿吨3个台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连续11年农业丰收、粮食增产,人吃饭问题已经掌握在自己手上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人由吃不饱到吃得饱,现在又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长春优质粳米,在这一历史性转变过程中脱颖而出。

  长春,地处松辽平原腹地,土壤肥沃,气候适宜,水源充沛,具有生产稻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地势平坦。土质多为黑土、黑钙土、淡黑土、草甸土,土壤腐殖质平均深度达40厘米以上(1厘米需要300年左右时间才能形成),这在都是无仅有的。“捏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长春地区的农民提起这里的黑土地,话里话外都充满了自豪感。水质清澈。长春粳稻灌溉用水,来自发源于长白山的松花江,九台、榆树、德惠、农安等水稻产区内,松花江支流饮马河、拉林河等水网密布,水量充足,富含负氧离子以及丰富的钙、锌、铁、碘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长春的先民们沿江而走,择水而居,汩汩而来的松花江水,滋润了晶莹剔透的松花江稻米。气候适宜。长春处于北纬40度至45度之间,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温热多雨,全年有效积温2800摄氏度至3100摄氏度,有利于水稻在灌浆期积累养分,降低水中淀粉含量。在水稻生育期,日照时间每天长达13小时至16小时,可以使稻谷制造出更多的有机物,昼夜温差大,使得大米口感更加香甜。全年无霜期一般在140天以上,完全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耕作精细。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籼稻主要分布在两湖、两广等南方省份,一年可产2至3季。粳稻主要分布在东北,一年只产一季。长春的粳稻选用有机肥料、人工除草,稻田养鸭、稻草养蟹,生物除虫、生物除草等绿色有机耕作技术,特别是“鸭间稻”种植方式,以往需要农药处理的杂草、害虫,变成了鸭子的饲料,而鸭粪又是上好的有机肥料,“鸭稻共生”取代了化肥加农药的种植方式。

  松花江流域的黑土地,以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水质,造就了粳稻生长的优越条件。到目前,长春水稻种植面积已达260万亩,年产量稳定在175万吨左右,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标准。科学化种植,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管理,确保了长春大米的营养安全。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市场竞争,长春涌现出一批技术先进、质量优良、实力雄厚的大米加工企业。在大米市场中,东北大米遍布大江南北,形成了多渠道、立体化销售网络。而长春松花江大米凭借先天的自然优势和后天的科学种植与管理,成为东北大米的军者,在不断创造销售辉煌的同时,把黑土地与松江水孕育出来的米香和健康带给千家万户。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789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