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沙镇左元村观山养鱼场,大小不一的鱼塘有的散落在山脚下,有的隐藏在半山腰,在阳光的照射下,如同镜子般闪闪发光,格外耀眼。鱼塘里,一条条草鱼、鲤鱼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日光浴”。
“这条鱼好大!”鱼塘边,几个垂钓者正为钓到一条大鱼而惊呼,打破了山谷的寂静。
承包山坪塘养鱼
长沙镇左元村属山区丘陵地带,无河流,为确保农业灌溉和村民生活用水,前些年,该村修建了近10个大小不一的山坪塘。
山坪塘的修建一度为全村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量村民外出务工,无人管护,导致山坪塘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小,有的还荒废着成了摆设。
“这么多堰塘没发挥作用,太可惜了,何不在里面养些鱼呢?”村里土生土长的曾现英说,小时候,这些堰塘可是养鱼的好地方,每年春节每家每户都能分到好几斤鱼,于是她有了在这些堰塘里养鱼的想法。
2012年,曾现英将村里近10个、总面积近30亩的山坪塘承包了下来,在县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山坪塘进行了整治,并购回草鱼、鲤鱼、鲢鱼等鱼苗,走上了养鱼的道路。
生态喂养效益好
在曾现英的养鱼场,记者看到每个鱼塘边都有一块很大的草地,长着郁郁葱葱的青草。
“这是我种植的玉禾草,专门用来喂鱼的。”曾现英说着,顺手扯了一把玉禾草扔进鱼塘,很多草鱼就游过来抢食,水面顿时泛起了层层涟漪。
“我养的鱼从来不喂饲料,都是喂这样的青草。”曾现英说,玉米叶和各种青菜都是她喂鱼的主要饲料,到了冬天,她就用玉禾草来喂鱼。
“这些鱼吃起来肉质很细腻,口感好。”专门从万州来钓鱼的杨雷对记者说,因为鱼的品质好,他和朋友都爱到这里钓鱼。
“我的鱼都是生态养殖,所以很受大家的喜爱。”曾现英说,由于她养的鱼密度小,生长周期长,每年的产量不是很高,多数都被老顾客钓走了,很少在市场上销售,即便是这样,去年仍然有20余万元的产值。
对草鱼脆化养殖
“从明年开始,我又要对养殖技术进行革新,准备养殖脆鲩了。”曾现英已经在谋划下一步要走的路了。
“我去了很多地方考察,对养殖脆鲩很有信心。”曾现英说,其实养殖脆鲩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就是把草鱼进行脆化养殖,改变草鱼的食物结构,使其肉质变脆。
据曾现英介绍,等草鱼长到3斤左右,就每天用胡豆或蚕豆喂食,连续喂3个月以上就能让草鱼脆化。脆化后的草鱼称为“脆肉鲩”,肉质紧而爽脆,不易煮烂,即使切成鱼片、鱼丝后也不易断碎,肉反而会更加鲜美独特,很有市场竞争力。
“现在市场上脆鲩每斤的价格在20元以上,比草鱼要多出近10元,而且还供不应求。”曾现英说,当地很适合胡豆的生长,所以养脆鲩有较好的条件,明年她就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始对草鱼进行脆化养殖。
“如果成功了,我还要扩大养殖规模。”曾现英说,她终的目标是把养殖规模扩大到50亩。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4410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