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人物专题 >> “农民教授”苏国平的种草梦

“农民教授”苏国平的种草梦

时间:2013/10/30 14:51:22来源: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5502
   苏国平今年47岁,是个农民。他种过粮,养过奶牛,跑过运输,也打过工。可让他难以割舍的是种植紫花苜蓿这个事儿。

  苏国平算了算,这是他种植苜蓿的第13个年头了。很难,但很有意思和意义。老苏摸了一把已经稀松的头说。他初中毕业开始从事农业劳动到现在,30多年来,种植苜蓿花费了他近一半的时间。

  苏国平家乡已经有25个村在种植苜蓿,这与他的带动有关。他生长的内蒙古托克托县靠近黄河,是个以种植为主的县,但这里的农民并不会种草,也对种草端不感兴趣。是老苏的执着和不断的收获,先感动了他所在西夭子村的乡亲。如今,在他们的带动下,有2万个农民种上了苜蓿,播种面积达到1.1万亩多,今年产量预计达到3000吨,比去年增加了30%,明年将达到7000吨。

  近两年,周边的旗县也经常来人找老苏学习取经,他都会不厌其烦地传授技术,有时他还会走出去做辅导,甚至讲课。认识他的人慢慢叫他“苏教授”,就连正经的大学院校的教授们也叫他“教授”了。

  人们只看到老苏现在的风光,他的苦处没有几个人感知。他开始种苜蓿大约在2000年,那时各地养奶牛正在狂热之中,老苏也在养。在养牛中,他意识到草对牛和养牛人的重要性。当年,他说服了家人,把自己全部土地都种上了苜蓿。3年过去,苜蓿开始大面积丰收,喜悦过去,卖成了一个愁事。没办法,他只好开上农用车拉上草,一家一户跑,一个一个养殖区转。养殖者不认可,就赊草给人家。他坚信他种草的“钱途”。

  这样的“卖”草,坚持了有10年吧。老苏笑着说这话时,满脸纵横交错的皱纹似乎更深了。每年卖草,卖到哪里,他便会把苜蓿的好处宣传到哪里。碰到也有种苜蓿的,就与人家交流。

  10年卖草并不挣钱。可老苏却发现,他“出名”了。电话购草的也多了。苜蓿的价格也从每吨600元涨到了3000元。到2010年,他的苜蓿种植专业合作社也成立了。合作社成立后,其实卖草依然很难。而这时,农科院及内蒙古一些科研院所给了他许多指导和帮助,不仅使他的思考上了层次,更让他有了信心。他开始重视技术了,包括收割技术、捆扎技术、存储技术和推销技术等。

  由于有名了,种植也有规模了,再加上技术的跟进,他的转机也来了。2011年,一个乳品企业的牧场看中了他的苜蓿,一下子与他签订了10年的供草合同,还提供了100万元资金,用于更新种植苜蓿机械设备等。县政府也扶持他200万元资金,加上他自筹的100万元,使他的机械设备达到了一定的先进水平,还有了大型的储草棚。

  下一步,苏国平担心的依旧是销售和质量问题。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增加,如何能达到现代牧场的质量要求,追求专业的技术和更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对他来说,这是个迫不及待要解决的事情。但他说,这些都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尽管如此,老苏说,种草这个决心不会改变。

上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5502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