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仓双凤镇新湖村的田间见到张仁时,他刚刚送完一批蔬菜回来。顾不上休息,着日头,又钻进蒸笼似的大棚里,观察小青菜的长势。从2000年开始跑蔬菜运输开始,到现在自己下地进大棚种菜,同时帮助周边农户解决销路,张仁在大棚蔬菜产销行当里摸爬滚打了十几年,越钻越深,成了带村民致富的农村经纪人。
1998年,21岁的张仁从部队转业后,成为太仓城厢镇的一名联防队员。但彼时刚刚20出头的年轻人,浑身都是冲劲,忍受不了安逸的工作。两年之后,张仁辞职,跑起了蔬菜运输。
蔬菜运输很辛苦。“生活都是颠倒着过的,夜里通宵干活,白天就睡五六个小时,又要爬起来,去各个镇村收菜。”张仁告诉记者,那时候年轻,肯吃苦,所以在圈子里,张仁很快就有了名气,也认识了一批种菜能手,“哪个村的老把式青菜种得好,要种芹菜该找谁请教,我心里都有数。”
2009年,新湖村建起了200多亩蔬菜大棚,张仁承包了近50亩。当时,村里家家户户都只承包了一两亩,像张仁这样,大规模承包的,一时还找不到第二个。不过,当时张仁并没有进到大棚干活,而是请人打理,全部种韭菜,自己还是负责运输和销售。
几年之后,村里找到他商量,新湖村搞蔬菜大棚,他是大户,又跑了多年的蔬菜运输,人脉广,有销路,因此村里想让他带头,把200多亩蔬菜大棚的规模经营做上去。一番考虑之后,张仁回到了村里,将近50亩韭菜全部刨掉,换成小青菜,不再请人打理,自己种。
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新湖村人,但张仁之前基本没下过地,种蔬菜更是门外汉。刚进大棚,他两眼一抹黑,什么都不懂,一切都要从头学起。张仁开始不分白天黑夜,钻在蔬菜基地里观察,对着书一点一点学,觍着脸一次又一次向镇上的技术人员请教。
庆幸的是,以前攒下的人脉给了他帮助。之前跑运输认识的种菜能手们,成了他的智囊团,“有什么不懂的,我直接冲到他们家里去求教,或者请他们过来指导。”张仁至今还记得,大棚里要除虫的时候,自己到大棚里看看,什么虫子都没有,心里还窃喜,结果老师傅过来,两手在菜地里一拨,虫子一大堆。
经过几年的锻炼,如今,张仁已经是种菜的行家里手。但他始终觉得,和农业打交道这么多年,销售还是自己的项。于是,张仁在村里请了10个村民和他一起打理大棚,同时,腾出手来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如今,近50亩蔬菜大棚每天能够卖出三千多斤蔬菜,分别销往上海、苏州等地,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万元。
在苏州南环桥批发市场,张仁的批发点名头很足,每天的销量达3吨左右,除了自家的蔬菜之外,还帮助其他村民销售,为周边承包蔬菜大棚的农户打开一条致富捷径,受到村民们的称赞。有客户需要的蔬菜,新湖村不种植的,他也能从其他地方调货。
时间长了,张仁农村经纪人的名头越来越响,甚至连京东商城等一些国内知名的电商,都找到他,希望能够开展生鲜合作。张仁不仅自己获得了省劳模的荣誉,在他的带动下,现在的新湖村已经成为镇万亩蔬菜基地的龙头老大。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232人参与,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