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信息 >> 人物专题 >> 常明昌 三十年科研做在田间 用小蘑菇撑起食用菌大事业

常明昌 三十年科研做在田间 用小蘑菇撑起食用菌大事业

时间:2016/5/10 13:14:52来源: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点击:1363

  善不为名而为,功不为利所动。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常明昌,30多年来执着于“蘑菇”的培育、转化和推广,把科研做在田间,把论文写在大地,用小蘑菇撑起了山西食用菌产业的大事业,走出了一条农科教、产学研和科技扶贫相结合的创新道路。

  1985年,大学毕业的常明昌来到山西农大,开始了发展食用菌产业梦想的实践,他在空地上挖几条地沟,盖上塑料布,码上走街串巷收购的罐头瓶,就成了初的菇棚。此后,他全天候在又潮、又闷、又热的菇棚中,喷水增湿,像精心照顾刚出生的孩子,多次试验后,一串串、一托托洁白、鲜嫩的蘑菇冒了出来,终于梦想成真了。30多年来,常明昌坚持研究不断线,先后合作发表16个新种,培育晋灵芝1号和晋猴头96号两个新品种,率团队完成省食用菌产业相关技术标准15项,建立省食用菌产业标准体系,产品荣获(山西)特色农业博览会3项金奖,1个畅销产品奖。

  科研必须转化为生产力,才能为群众提供增收致富的效益。常明昌在安泽县蹲点扶贫期间,发现这里独特的气候条件和林地资源,适于大规模产业化发展蘑菇种植,于是,他一边试验产业化生产消毒方法,一边手把手地教农民陆续建成30个大型食用菌生产基地,在安泽的两年间,常明昌每天穿梭在大棚之间。就在当地人都难以忍受的酷暑时节,他也满身是汗地站在河滩、大棚、树林为农民朋友讲课。一边授课,一边试验解决出现的问题,终他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探索出一套连体式双保险灭菌新方法,解决了产业化生产消毒的大难题。仅仅两年,安泽县就成为省内大的香菇生产基地。昔日被用来烧火的树木枝条、玉米芯、秸秆、锯末等,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财源,两年为全县新增产值4000万元。

  此后,常明昌不断地尝试将科研成果转化成简单易行、经济有效的生产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地推广到实践中去。农户有问题,他就直接到田间查看,提供技术服务,并设立费咨询电话随时提供指导。截至目前,常明昌先后在全省40多个县区开展科技服务,在实践中发明抹泥墙栽培灵芝、香菇、猴头新模式,创立了黄土高原代料栽培香菇新模式,培训农民4万多人次,推广优良品种300多个,在多地建立香菇、木耳、白灵菇、绣球菌、杏鲍菇、灵芝、猴头、北冬虫夏草基地,社会经济效益约31亿元。

  “作为科技工作者,我有责任引进先进的技术,引农民转变生产方式。”2000年,常明昌到南方考察食用菌现代化生产车间后,做出一个新选择。现代技术能精准控制生长要素,摆脱传统食用菌栽培受气温等自然条件的束缚,全年生产,高产高效。反复思忖后,常明昌拿出自己所有积蓄,建起了山西个现代化食用菌工厂化车间。先进技术的成功示范,吸引了社会投资。从此山西食用菌产业,从技术到规模,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巨变。至今,常明昌已率团队帮助31家企业建立了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年产值过亿的有6家,上市企业2家。山西省食用菌产业由2009年的总产量9万吨、产值5亿元,发展到2015年的总产量27万吨、产值突破20亿元,6年增加3倍多,使山西省食用菌工厂化发展水平走到了前列。

下一条:没有了

相关信息

    信息正在更新中...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1363人参与,点击查看>>
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验证码 输入图片中字符,不区分大小写

热点资讯

政策法规

更多>>

行业动态

更多>>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媒体报道
-
法律申明

富平现代农业科技网 www.efuping.com  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14007084号

关键词:现代农业 陕西现代农业科技网 土特产 农副产品 农产品价格 农业科技网 农村合作社 农产品电子商务 现代农业技术 农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