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被舟山人戏称为“猫粮”的鼬鳚鱼,曾因样子丑陋、口感差而备受冷落,如今因为一项省重大科技专项鼬鳚鱼新资源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实施,身价陡增二三十倍。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普陀区的浙江富丹旅游食品有限公司,看到鼬鳚鱼精深加工生产线上,一条条鼬鳚鱼正被机器加工成不同种类的新产品。“通过一鱼多"吃",这样的低值鱼利用率已高达90%以上,鱼骨、鱼肉可做成休闲食品,鱼内脏可加工为蛋白质丰富的饲料。”公司董事长徐舟波自豪地告诉记者,市场上的低值鱼类都是公司研发的对象。
在普陀区,像富丹公司这样上规模的海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已有40家。目前全区水产品精深加工业的产值已占水产品工业产值的43%。今年以来,普陀企业加快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以精深加工、高值化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利用为重点,令一些以往不起眼的海产品身价倍增。
普陀区为水产加工企业建立了大的技术支撑。在国家大院名校浙江普陀联合技术转移中心,区里引进了国内著名院校的水产专家,帮助企业进行科技研发攻关。国际水产城正在加紧建设,建成后将为水产加工企业提供包括信息、技术、物流等全方位的服务。
在舟山菜市场里,东海出产的光参因表皮坚硬,价格只有每斤十几元。浙江海士德食品有限公司与高校合作,依托生物酶技术,使光参食用前的泡发时间,从以往的48小时缩短至7小时,而口感却与价格较高的刺参相当接近。
一批高附加值的海洋生物制品登台亮相。不久前,舟山奥旭鱼油制品有限公司与普陀海洋军人才项目对接后,建立了鱼油精深加工基地,利用副产物生产出了初级鱼油,眼下正在进行精深鱼油的试生产。公司负责人张继光说,等精深鱼油项目正式上马后,每创造1亿元产值,只需要30人。
发表评论
已有0条评论,共2745人参与,点击查看>>